“闲置地”变成“致富地” 德州市节约集约用地让寸土生寸金

2024-06-26 20:11: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祁小丽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在马颊河北岸的庆云县东辛店镇万粮张村,远远望去,一块93亩的“大条田”格外显眼,这是一块“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化零为整的田块。2023年6月,一场围绕土地的深刻变革在庆云县悄然进行,庆云县出台《庆云县实施“五增+五减”行动推进“小田变大田”工作方案》,创新开展“增高标田、减低产田,增公墓(祠堂)、减坟头,增有机肥、减无机肥,增片林、减散林,增高效经营、减低效经营”的“五增五减改造提升行动,不断推动小田变大田,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如何将有限的土地,进行更高水平地利用,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德州市严守耕地红线,向节约要土地,向集约要效益,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6月25日,在2024年全国土地日山东主场活动上,德州市作为获得2023年耕地保护激励代表分享经验。

  良田变“粮田”,护好老百姓的“饭碗”

  2023年4月,投资1200万元的禹城市耕地保护智慧监测监管指挥中心建成投用,中心依托铁塔资源,按照全覆盖、无盲区、高共享的布局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架设65处视频监控点,打造了德州市唯一全域覆盖的自然资源智慧监测监管平台,建立了大数据监管、管理信息、自动预警、监管指挥、数据交换五大系统,实现了“七个自动化”,即自动巡查、识别、定位、分析、预警、派遣、处置。通过视频监控对全市范围内耕地、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每20分钟自动巡查一次,自动抓拍变化图片比对自然资源数据库进行智能分析、判读,构建起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早预警的监管新模式。同时依托“鲁地云APP”在全省首家为基层三、四级田林长统一配备了智慧监测监管设备2581部,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德州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全力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抓粮管地”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级一长”守耕地、“一村一图”亮永农,把耕地保护落实到行动上。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光伏用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确保农地农用。同时,在全省率先将耕地保护“个性化清单”纳入市级高质量发展考核。锚定“一增一减”目标,坚持“流出以整改为主、调整补划是特殊”原则,永农“非耕地”问题全部核实处置到位,调整补划比例全省最低。2023年,在耕地保护责任制“首考”,和耕地保护激励市评选中,德州市荣获“双优”殊荣。

  盘活土地存量,保障要素促企发展

  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规划计划统筹机制不畅、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难度大、存量用地清理盘活成本高、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红利释放不够等问题。但是在德州,正演绎着一场场节约集约用地故事,德州蓝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曾面临“土地挑战”。随着公司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原有的生产厂区配置已难以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蓝力生物以408.59万元的高价成功拍得临邑县两家纺织公司破产后的低效土地,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再开发和利用,在充分利用原有部分建筑物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筑面积25357平方米,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土地开发强度得以提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提升,公司的土地产出效益也明显提高。2022年,公司年营业收入增长60%以上,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以上,较上一年增加70%。同时还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提高群众收入。

  德州市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成果数据库更新及再开发项目成果上报的通知》,2022年全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已全部完成入库,共上报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12个,面积8891亩。目前,全市闲置土地处置进度位于全省第一;省厅已审核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3316亩,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12亩,位于全省第二。通过“增存挂钩”新增计划指标11074亩,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指标保障。2023年4月14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在青岛市召开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会议,德州市与青岛市作为全省代表围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作作典型发言。

  “腾笼换鸟”,加速区域经济腾飞

  在武城县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内,多层厂房排布合理,容积率高达2.07,园区已签约12个项目,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助力开发区提质增效。这里的土地原使用权归属于山东新通橡塑有限公司和玲珑英泰置业有限公司,共计414亩用地。由于原企业产品低端、市场前景差,且近两年税收较低,导致该地块存在严重的低效利用问题。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武城县政府决定对该地块进行收回和重新规划。

  武城县政府创新土地管理措施,按照亩均税收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企业进行绿、蓝、黄、红四种颜色的分类标注。其中,红色地块代表税收最低、土地利用效率最差的企业,成为政府重点监管和分析研判的对象。为盘活低效闲置的厂房和土地,武城县政府还开展专项行动,通过“租赁盘活一批、协议回收一批、依法处置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的方式,成功倒逼企业退出低效产能,释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

  武城县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项目的顺利推进正是德州市推进低效用地改造、实施“腾笼换鸟”政策的生动实践。一直以来,闲置建设用地、“僵尸”企业成为困扰和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针对低效用地问题,德州市摸清底数,在2023年5月27日,印发《德州市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工作方案》,明确利用不充分土地2023年处置量不低于总量的35%。全市低效用地(利用不充分土地)共计145宗、8175亩,2023年度任务为3704亩,截至12月底,全市低效土地共处置65宗、4374亩,完成了年度任务的152.88%。

  从严守耕地红线守好“饭碗田”到盘活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德州市始终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导向,严格落实项目入园陪审制度,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让沉睡土地再“生金”。在德州,一幅严守耕地红线、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蓝图正在展开,德州市也将进一步摸清闲置(低效)用地底数,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用足用活“腾笼换鸟”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