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评论

没有保护,自主品牌将伤亡殆尽

2012-01-04 09:59: 作者: 来源:
2011年,中国车市不再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销量跟上年差不多闹个平手。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该喘口气了,主要是该让拥挤的城市、肮脏的空气喘口气了。不好的消息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又在下降,自主品牌可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合资品牌那张绞杀的大网正在一点点收紧。

    2011年,中国车市不再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销量跟上年差不多闹个平手。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该喘口气了,主要是该让拥挤的城市、肮脏的空气喘口气了。不好的消息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又在下降,自主品牌可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合资品牌那张绞杀的大网正在一点点收紧。

     

    自主品牌汽车现在占着4成多的市场份额,比较主流的整车企业也有10余个。这个数字,跟全球汽车巨头的数字差不多,全球数得着的汽车企业也就是10来个。汽车百年中,欧洲、美国曾产生过无数个汽车企业,你死我活的争斗中,美国剩下了“三大”,欧洲剩下了德、法、意三个汽车大国,英国、瑞典的汽车品牌早就被别人收入囊中,现在依然在被卖来卖去。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上二战后崛起的日本和近些年的新贵韩国现代,现在全球范围内能说得上来的汽车企业就是那十来个。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中国的这十来家自主品牌企业,将来会落入谁的囊中?或者,这十来家企业中,有没有一家能够成长为全球巨头,反噬掉其它巨头?

     

    自主品牌汽车最好的时光正在结束。从200万辆到1800万辆,10年之间有如此恐怖的增量,什么样的汽车企业都能搭上顺风车,过几年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正是在这10年之间,以民营为主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从山寨起家,迅速地建立起根据地,与合资品牌划江而治。但车市的疯狂增长总会有慢下来的时候,每年1800万辆的规模已然在全球登顶,就中国的经济水平、道路和资源状况、环境承受能力来说,已经是不堪重负。专家们臆想中的未来15年或者20年高速增长期,终究会是个泡影,道理很简单,中国支撑不了那么多车。而车市的增速一旦放慢脚步,大鱼吃小鱼的游戏马上就会上演。

     

    在中国车市这场全球盛宴中,汽车巨头们向来专挑菜里的肉吃,什么萝卜白菜的根本不放在眼里。什么赚钱快、什么赚钱多就生产什么,本小利微的买卖暂时无暇顾及,于是7、8万元成了合资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的楚河汉界,自主品牌做不了贵车,合资品牌不屑于染指便宜车。业界向来有“10万元天花板”之说,其实,那些纯正的自主品牌,又有几台车的车价能过8万?

     

    自主品牌想做贵车比较难,合资品牌想搞出便宜车却是举手之劳。先有大众朗逸、新宝来,后有通用的新赛欧,再有一大堆“合资自主”车,在老平台上再动点省工减料的脑筋,一台便宜车就可以轻松问世。这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法已经在合资企业里蔚然成风,各巨头蠢蠢欲动,一场低端车型的绞杀战杀气已现。

     

    多数自主品牌将被绞杀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相安无事的日子不会太多了,中国车市的增速一旦放缓,合资企业就会向自主品牌亮出獠牙,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大多数的自主品牌会阵亡,死在合资企业的手里。中国车市的最终格局会是国际汽车巨头群雄并峙,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能幸存一二即是大幸。

     

    中国车市中品牌林立,汽车企业无数,这显然是汽车市场“初级阶段”的典型表现,成熟的汽车市场上,会在残酷的拼杀后,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在战斗。

     

    在中国汽车销量前50的车型中,大概分属近20个汽车企业,要是再放宽到销量前100,登场亮相的会有30余家汽车企业。在美国市场上,销量前50的车型,分属13家汽车企业,放眼前100名,还是只有13家。在欧洲,销量大的车型分属本土的几家汽车企业,美国的福特、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铃木,韩国的现代也有个别车型能入围前100,算下来,也不过是十几家。日本基本是日本车的天下,外国品牌打进去的寥寥无几。

     

    说来说去,在成熟的汽车市场上,来回就是那十来个汽车巨头在表演。中国市场上,汽车巨头悉数登台,暂时还有本土的十几家企业同台演出。照行规来看,这显然太多,最终能剩下一半留在台上就不错了。更显然,被淘汰出局的不大可能是那些国际巨头,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如果没有强力后援,终究不免黯然出局的命运。

     

    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看到,真正的恶斗一开始,自主品牌能活到最后的必然是极少数,因为面对那些全球巨头,他们还不够强大。

     

    政府是日本汽车的强力后援

     

    说中国自主品牌的运气不错,是因为他们赶上了中国车市疯狂增长的好时候;说中国的自主品牌运气不好,是因为他们一上来就跟国际汽车巨头遭遇,从来没能在政策的庇护下,度过一段成长壮大的美好时光。

     

    日本汽车业的崛起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日本汽车的发展环境却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不能相比的。

     

    二战以后,日本的汽车工业一直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和政策上的扶持。当时日本的汽车工业底子很薄(比刚解放的新中国好不了太多),当通产省把轿车定为战后经济发展的龙头时,为了制定优惠和保护政策,向各汽车企业征询建议,应企业需求,确定的扶持政策有:贷款的优先和税收的减免,对外国轿车进口进行最大限度的限制等。

     

    而在限制进口轿车方面,通产省执行起来变本加厉。当时,日本国产轿车的售价不比进口轿车便宜,但质量十分山寨,进口车可以开10年,国产车开一年就要报废,而且故障频繁,动不动就趴窝,素有“玻璃车”之称(对待这种车只能温柔,操作的动作稍稍粗一点,就可能搞坏)。用这种车跑出租,简直是要了出租车公司的命,所以出租车公司很气愤,强烈要求通产省放开对轿车的严厉管制,甚至有人指责通产省像战前的东条英机政府一样专制,但通产省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对政府的公务用车,就更不客气了。日本的“官车”只能用国产车,抓坏蛋的警察也不例外。不像现在中国的县交警大队都要搞个宝马X5当开道车,日本警察追逃犯时也只能用质量低劣的国产车,要是人家开的是一辆二手的进口车,警察跟在后边连土都吃不了几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绝尘而去。警视厅想进口一些轿车当警车用,但通产省坚绝不批,还意味深长地教导说:“现在是国产轿车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不得不这么做。大家忍一忍,过五六年后国产轿车的质量就会好起来。”

     

    自主品牌需要政策送一程

     

    相形之下,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就比较窝火,国营的全跟外国人搞合资去了,民营的简直是受气包,得不到政策照顾不说,还被使了不少绊子。

     

    汽车合资30年,市场拱手相送,真正的技术没换来什么,面子上实在不好看,又要求搞什么“合资自主”。跟人家屁屁后面干了几十年,看也看会了,要能自主早自主了,何必等到今天!现在逼着他自主,他只能捡点人家的剩饭吃,吃饱了又心安理得了。所以,中国真正的轿车工业还要靠自己人干的内资企业。

     

    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的生存环境跟当年日本的丰田、日产、韩国的现代根本没法儿比,不但没有政策保护,而且一出生就掉到了狼群里,混到今天实属不易。跟那些买办企业不同,民族汽车工业还是挺有骨气的。奇瑞汽车的老大尹同跃面对“合资自主”的挤压,今年4月曾对媒体说过:“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没有就此建立攻守同盟,我们没有也不会集体向政策吁请保护。自主品牌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越是竞争压力大、生存压力大,我们的动力也越大,所以越是困难,我们越是有动力。我们不怕竞争,这种竞争反而能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尹老大是条汉子,但自主品牌们面临的局面可是不妙。在车市狂飚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跑马圈地,彼此尚能相安无事,而车市一旦进入平缓增长期,就要对别人的地盘下黑手了。自主品牌面对汽车巨头,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诸环节均无优势,几乎无险可守,如果中国的车市止步于1800万辆,自主品牌有旦夕之忧。

     

    再给几年的时间,终究会有争气的自主品牌能跟国际汽车巨头单挑,但现在还没有哪家有这个实力。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眼光看远一点,给自主品牌一点点的政策照顾,帮他们多挺几年呢?

     

    公务车采购新政中,貌似想加大对自主品牌的采购力度,只是做起来不够坚决,为什么不能一刀切,为什么仅限于“一般公务车”?我很想对那些以身作则的高级领导干部们说:先坐几年自主品牌车吧,忍一忍,过几年,自主品牌就能自保了,就算是积德行善行不行?

    (责任编辑:hanjin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1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