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评论

"旧车新卖"凸显车市不成熟

2012-01-09 10:36: 作者: 来源:
旧车新卖凸显车市不成熟问题 可能是由于车市不稳定因素过多的原因,发生在车市的走俏车加价以及旧车新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不被允许是销售行为,但在国内汽车市场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要把板子单纯的打到经销环节,显然是难以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上。其关键就在于车市的变化与波动过大,以至于加价销售的现象严重!甚至在一车难求背景下,不要说旧车可以新卖、就是二手车当新车保送给消费者

    “旧车新卖”凸显车市不成熟问题

      可能是由于车市不稳定因素过多的原因,发生在车市的“走俏车加价”以及“旧车新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不被允许是销售行为,但在国内汽车市场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要把板子单纯的打到经销环节,显然是难以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上。其关键就在于车市的变化与波动过大,以至于加价销售的现象严重!甚至在一车难求背景下,不要说旧车可以新卖、就是二手车当新车“保送”给消费者,也不是很稀奇的问题。想当初,在北京限购摇号即将开始实施的时候,消费者抢车成为很突出的现象,甚至就连样车也会很轻易的出手……,可想而知,这样的现象被蔓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至于旧车新卖问题,现在之所以凸显与难以抑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销售环节的起伏不定以及管理方面的难有作为,都是造成产供销各个环节欠缺理性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想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在产供销链条上增加有效的监管机制、还需要让保障消费者消费的制度进一步健全,这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否则,任由这样的现象发生而无解决办法,除了对消费者严重不公平以外、还会进一步波及到市场主体的秩序!
     
      “旧车新卖”是不合理的形式之一
     
      在旧车新卖问题上,之所以被凸显出来,就是因为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实,这种销售问题,仅仅是不利于消费者的一种形式之一。而核心问题,还在于供销双方所形成的势力严重不均等。一方面经销环节在过多的压力面前,只能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而另一方面还在于以往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已经让这样的欠缺道德的经营行为合理化。所以,消费者难以保障自身权益的情况下,只能盼着相应的维权法律的完善与落实、而难有任何办法。
      要想让这些问题及时的被刹住,就需要在要求企业诚信经营与规章制度保障的方面,都应该多管齐下,才能很好的抑制住这些问题的蔓延。否则,仅从经销环节入手加以解决,无异于是换汤不换药的制理。像比这些问题更突出的加价销售问题,就是很长一个阶段难以解决的痼疾。试想,如果一些所谓的紧俏产品,还要加价选购的话,那么自然也就会在产品的出手问题上,人为的造成强弱势的差异了。而消费者靠碰运气的买到产品,又难有更多的保障法规,只能是使供销双方不合理的恶性循环越来越厉害!
     
      针对性的建立保障消费者机制才重要
     
      能够造成旧车新卖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不够健全。这样的情形,如果仅是个案,还说明是某些经销商的个体行为!而一旦这样的现象群体化、或者广泛存在的话,那么显然就是相应的职业道德未建立起来,以及相应的制约性法律未得到很好的建立。所以,在市场上,这两种问题存在其一、就可以造成很不良销售现象问题,更何况这两个方面都在国内市场上存在,足以让消费者有“叫天天不应”的感觉了!
      以国内多次呼吁的汽车“三包”为例,一拖就是六、七年的时间,到现在仍难有落实。而且,纵然到了现在又要启动的情况下,其中的具体保护条款怎样、维护消费者的举措如何,仍然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令人费解的是,有关管理部门一拖再拖,除了让所凸显的经销问题越来越复杂之外、更会造成人为欺负消费者越发的肆无忌惮!再加之,以往的问题处理,多为头痛医头,造成现在这样的厂商与经销商强势、消费者弱势的局面也就自然而然的事了。至于出现于加价销售这样的人为问题、旧车新卖的欠合理问题,已不是经营方偶然的表现、而是整体市场营销出现阶段失误的大问题。所以,只有在市场调控上更多的出台强力措施、并围绕着消费者为中心进行,这或许才是改观市场问题的良性办法。
     
      其实,像这样的销售上缺斤短两或是以次充好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以前还是在现在,都曾经发生过。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发生后的制止以及相应的处理做到位,才是给消费者已交代的关键。而现在,如果这样的情况成为惯性事件,或者成为公开的潜规则,那么就需要出台更严格的法律加以制止,否则,就很可能在消费者受委屈的情况下,蔓延到整个汽车市场的肌体之中。如此看来,保护消费者与保护市场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愿,行业的管理部门能够明白……!
    (责任编辑:hanjin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1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