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德州 | 手工艺人坚守“指尖上的非遗”——德州最美青年云廷臻

2023-06-02 20:24:32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琳琳

  编者按:德州,鲁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牵手”,京津冀、环渤海等四大经济区在这里交汇。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先祖大禹,到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晏婴;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众多先贤在这里留下足迹,也将“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注入了德州人的灵魂。在德州,有很多人始终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善心义举,给这座城市带来最长情的抚慰与心安。2月10日起,大众网德州频道改版推出《点赞德州》栏目,大众网记者将深入德州的大街小巷,去发现、记录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小城大爱,展现这座“大德之州”的魅力与风采。

  大众网记者 武琳琳 德州报道

  6月2日,德州市委宣传部举办“致敬奋斗者-2023年德州最美人物”系列主题记者见面会——“最美青年”专场。优秀青年代表德州市齐河县秸秆扎刻技艺传承人云廷臻出席见面会,与记者面对面交流。

  云廷臻,今年27岁,来自德州市齐河县,是一名秸秆扎刻非遗传承人。在自身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网络上教授扎刻技艺,让更多人去了解扎刻、传承扎刻,作为一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他将不断地把扎刻这项传统工艺不断传承下去,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见面会上,云廷臻向记者们分享了工作中令自己觉得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的瞬间和实例。

  2016年刚开始直播时,除了一些人是纯粹的兴趣想学,还有些人靠扎刻这项手艺赚钱改善了生活。给云廷臻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学员,他跟着云廷臻学会了扎刻手艺之后也在网上卖自己的作品,真的增加了他自己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靠这项手艺赚钱后,他的生活质量上来了,人都胖了一圈。对云廷臻来说,这是通过教授别人扎刻技艺得到的最直观的回馈,也让他感到非常有意义。还有在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解和体验非遗的时候,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喜爱和兴趣的单纯眼神,这也是支持他在非遗传承路上的动力。

  见面会上,云廷臻分享了自己敲开非遗传承大门的故事。

  云廷臻家住在黄河边上,以前家家种高粱,村里的一些老人和木匠也会做扎刻。他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慢慢学会了这门手艺,从小学就会做一些桌椅、车船、蝈蝈笼之类的扎刻小作品,直到小学五年级遇到了台肇林老师,台老师推荐云廷臻参加全县少儿才艺大赛,没想到扎刻作品《神舟飞船》获得了大赛三等奖。对于那时候的云廷臻来说,当时这个荣誉让他变得非常自信,从此也就更加喜欢扎刻。后来长大了,就了解到现在会扎刻这项技艺的人少之又少,便想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在2016年开始在网上直播传播扎刻技艺,并且免费教授所有求学的人。在云廷臻接触扎刻这项技艺的近二十年里,累计教授两百余人,使扎刻这项传统技艺不断地传承与弘扬下去。

  云廷臻带着扎刻作品《锦安亭》一同来到见面会,谈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感慨颇多……

  作为扎刻技艺传承人,想用扎刻技艺呈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祝愿。云廷臻通过翻阅资料看到,亭子,多建于高处,视野开阔,八面临风,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灵感瞬间而至,便用扎刻技艺来制作这个亭子,取名“锦安亭”,寓意“锦绣河山·国泰民安”。

  有人说扎刻是“中国版乐高”。但其实扎刻比乐高要复杂,对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乐高是单一排列,拼错了可以随时拆开,但扎刻中的“六柱锁扣”最后一根塞进去之后整个结构就卡住了,没法再拿出来。一件扎刻作品如果发现有做错的地方,只能强制破坏,最少要把做好的三分之一的秸秆或竹条都拆下来。因为修改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几乎无法重来。一次性必须做好,不能试错。

  除了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尽量不要出错,扎刻也是个极其考验耐心的手艺。在外人看来它制作的过程漫长枯燥,需要极强的定力,有时候一两年可能才做出一件作品。有时在制作过程中会非常烦躁,这时候他就会骑车去黄河岸边放空一下自己。

  云廷臻说:“有时会静静的欣赏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