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丨德州全面叫响“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2024-06-18 20:01: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孙晓雨

  大众网记者 孙晓雨 德州报道

  6月1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牟春雁介绍德州市塑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德州加强与沿黄、沿运及京津冀城市合作交流,推出“两河牵手”等14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大德之州·两河牵手”文旅北京推介会,全面叫响“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讲好“文化惠民”故事

  德州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文旅领域民生实事。推进市级三馆建设,市文化科技中心将于今年10月建成,将成为主城区城市文化新地标;抓好标准化城市书房创建,上半年全市新建标准化城市书房12家,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畅享文化的首选地;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4个,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杂技进校园”等演出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500余场次,全面叫响“百团汇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讲好“文化自信”故事

  德州坚持文保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黄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后实施文保项目30余个,争取上级文保专项资金5400万元。德州码头环境保护整治、四女寺枢纽船闸保护展示2个项目成功入选全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苏禄王御园改造提升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闸子遗址考古勘探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德州机床厂旧址建筑修缮工程入选第一届山东省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12处红色文化特色村入选第三批省级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首位。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武城县成为7个省级普查试点县之一。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德州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创新非遗保护发展,讲好“文化传承”故事

  德州持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省级非遗名录43项,市级非遗名录28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人,市级223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德州市“与运河牵手·寻非遗明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德州董子文化街入选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德州扒鸡公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德城区获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武城县老城镇入选省级文化生态名镇,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打造文艺精品力作,讲好“文化交流”故事

  德州深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东盟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杂技主题晚会《山水国潮》,成功晋京展演;创排红色音乐剧《兵出渤海湾》,赴新疆巡回演出,社会反响良好。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共同创作我国首部考古题材音乐剧《大地苍茫》,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扶持计划资助项目”。推动德州杂技赴欧洲、日韩及东盟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先后荣获国内外各类荣誉称号20余项。

  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讲好“文旅融合”故事

  德州强化项目带动。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加快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大运河“一廊六片”、乐陵影视城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文旅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市重点文旅项目47个,总投资48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76亿元。优化产品供给。齐河欧乐堡度假区、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平原东海温泉天下康养小镇等景区先后建成运营,“两河牵手”文化体验廊道、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20个标志性项目,明年全部建成投用。提升产业品质。实施景区提质焕新工程,黄河国际生态城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董子文化街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河文化主题游径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带来高品质文旅新体验;推动旅游住宿业扩量升级,引导华住集团“百家酒店”布局项目落地,力争实现五星级酒店实质性突破。擦亮文旅品牌。加强与沿黄、沿运及京津冀城市合作交流,推出“两河牵手”等14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大德之州·两河牵手”文旅北京推介会,全面叫响“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田超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