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临邑一政协委员自费200万元筹建民俗博物馆

2018-06-20 19:04: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高合善

  大众网德州6月20日讯通讯员 高合善)冯如东,临邑县兴隆镇冯屯村人,临邑县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近几日,他自费200余万元筹建的兴隆民俗博物馆热闹非凡,成为兴隆镇境内乡村旅游和民俗历史教育的好去处。

  兴隆民俗博物馆位于兴隆镇实验小学附近,主体建筑是由原田口信用社旧址改建而成,门外柘树、杜树、国槐等树木郁郁葱葱,13间青色的砖瓦房透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进入博物馆大门,至圣先师孔子的雕像和由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先生题写的“俗韵流响惊天籁,雅风传承寄乡愁”的楹联给人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感和宁心静气的平和感。

  “我一直以来就有个这样的想法,收集一些乡村民间的老物件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爱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物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人们都在被快速的生活节奏推动着往前走,很难有时间放慢脚步,回味历史,回首过往,回归田园,重新体验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民间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通过这样一个博物馆,留住乡愁,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民俗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再教育。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也正暗合了我的想法,进一步助推了我建设民俗馆的计划,于是我就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作为一位政协委员,这也算是我履职尽责,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贡献的一份绵薄之力吧。”在谈及筹建兴隆民俗博物馆的初衷时,冯如东这样对笔者说。

  民俗馆内部共分为农耕文化厅、文人字画厅、工匠技艺厅、车马馆、婚俗馆等12个展厅和馆室,共展览了冯如东收集自全国各地的辘轳、石碾、铜钱等大大小小各种各类物件近千件,每一件都承载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带着人们穿越回当时的年代,冯如东对每一件都如数家珍,边走边向笔者娓娓介绍着它们的来历。

  “当然,筹建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是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到了这个年龄,本应该颐养天年,静享天伦之乐,这下折腾一番反倒把养老的本钱也搭上了。其次是各种流言蜚语的社会舆论。说我这是炫耀、出风头,连家人也跟着承受压力。再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虽然自办十几年的乡村企业积攒了一些资本,但缺口还是很大。”在谈到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时,冯如东有些激动地说道。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退冯如东建设民俗馆的想法。家人不理解,他就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软磨硬泡。外人的各种冷嘲热讽,他充耳不闻。资金短缺,他就拉下脸面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筹借。期间,他还东奔西走全国各地到处收集各种民间历史物件。终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兴隆民俗博物馆如期免费对外开馆了。

  “老冯还真是个有心人,能把这些历史记忆中的物件搜罗得这么全。看到这些老物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前来参观的四邻八舍由衷地赞叹。如今,兴隆民俗博物馆越来越热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老人们前来回忆历史岁月的,也有年轻一代前来接受民俗教育的,古色古香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

  “能为咱家乡的乡村振兴发挥一些余热,留住乡愁,让乡邻们在闲暇之余,让城市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有个休闲娱乐,回忆过往岁月的去处,我就知足了。”冯如东高兴地说道。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