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陵城探索

2018-12-04 10:08: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任立松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系列政论片,其中,将陵城区作为学习“枫桥经验”典型城市予以报道,聚焦陵城区加大民生投入、将信访大厅设在区委大院、区领导定期接访等工作。

  信访,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但是在陵城区,一组数据,却让人眼前一亮:近5年来,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2.6%;案件一次性结服率82%以上,群众满意率95%以上,信访工作连续多年全市排名第一名,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

  探秘数字背后的密码,陵城区委书记马常春一语道破:“‘枫桥经验’是我们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最大法宝。 ”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

  陵城区从1998年在土桥镇成立司法调解中心,率先吸收“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到2009年,将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门口不设岗、不登记,群众有事随时来说、有事随时来办;再到如今构建大信访格局、探索“1+N”基层治理模式、以“民生+”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本质都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创造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力促“枫桥经验”在陵城区落地生根,更具新时代内涵。

  领导干部定期集中接访20年雷打不动,提拔干部赋予信访部门“一票否决权”——

  大信访格局让信访大厅由“中转站”变“终结站”

  走进陵城区委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信访大厅。正厅门楣上,烫金大字镌刻的,是习近平同志于2011年对陵城区将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作出的“是亲民之举,也体现执政为民之意”的重要批示全文。

  而亲民、为民,正是陵城区构建大信访格局的写照。在陵城区信访大厅,一档领导干部接访公开栏格外明显,每天2名区领导值班接访,每月10日,4名区领导集体公开接访,已在陵城区雷打不动持续20年。与此同时,陵城区还印制12万份《群众信访一卡通》,将全区所有区级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接访时间、接访地点、手机号码和群众信访流程图印在卡上,发给每户居民,规定区级领导干部的手机每天8:00-22:00保持畅通,随时接听群众来电。

  “高规格”接访常态化,让各级干部上紧“就地化解矛盾”的发条。

  去年初,万晟小区82户业主到信访大厅反映他们购买的商品楼墙体出现多处裂缝,“透过裂开的口子,都能看到邻居家的客厅”。当天,正在公开接访的区委书记马常春立即召集住建局、房管局、开发商、建筑施工方坐在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委托专业机构鉴定质量,专业装饰公司评估损失,施工方制定维修方案,对因维修带来不便的业主给予租房补贴……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不但维修好了墙体裂缝,还恢复到装修原貌,业主非常满意。

  在陵城区信访局副局长赵富强看来,对很多部门而言,信访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如果仅靠信访局挨家协调,还不知道得多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

  “将信访局由‘中转站’变成‘终结站’,涉事单位靠上解决是关键。 ”赵富强告诉记者,为推动矛盾尽快、当场、就地解决,区里每周二都会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并将住建、公安、人社、民政等矛盾多发领域的责任单位纳入大厅常驻单位,还从财政上划拨了100万信访专用资金。

  拿起考核“指挥棒”,强化信访局抓手功能:乡镇、区直部门考核,赋予信访局25分的“打分权”、提拔干部“一票否决权”。

  调解员化解纠纷“面对面”,政务热线解决问题“不掉线”,网格员服务群众“零距离”——

  “1+N”模式让矛盾化解“着眼小、抓住早、做到了”

  很多事实证明,无论上访还是群体性事件,矛盾冲突的根源常常在基层。如何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治?陵城区从“枫桥经验”汲取智慧、创新方法,构建“1+N”基层治理模式。“1”是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群众路线,“N”代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各种综合治理方式方法。

  2000多名调解员为基层安上“减压阀”。陵城区通过选举、聘任,在基层配备人民调解员多达2144名,让基层矛盾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4月,某化肥厂工人因公死亡,一方是悲痛的家属,一方是推诿扯皮的工厂,矛盾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临齐街道调解员宋善金多次调解,对化肥厂老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同意拿出70万元作为补偿。拿到赔偿款,死者家属感慨说:“有了人民调解员,我们的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

  20条政务服务热线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心线”。通过升级改造,陵城区实现20条政务热线,一个号码对外。日均受理市民来电100多件,24小时公开受理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投诉,实现服务群众不掉线、不打烊。

  980个网格员成为矛盾化解的“前哨站”。除担负收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方面信息外,遇到能解决的矛盾,就地解决;解决不了,及时汇总上报。在糜镇韩家村,就因网格员韩兴祥的细心,协助民警查获一起打着免费领洗化用品,骗取群众钱财的团伙,赢得群众点赞。

  5个基层法庭成为化解急难的“缓冲带”。陵城区创新打造了诉访调判衔接机制,法庭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建诉调互动中心,从民政、信访、司法所等单位选拔人员,不但能对当事人进行诉前劝导、调解,还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矛盾能协商解决,尽量不对簿公堂。”在陵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薛林玉看来,形成判决等于矛盾双方“撕破脸”,可能矛盾没解决,又会埋下新隐患。与此同时,陵城区还构建了以法庭为中心,以便民服务站、巡回审判点、联络员为辅的“庭、站、点、员”四位一体便民诉讼网络,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项目实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陵城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去年,陵城区投资10亿元,拿出当年财政的一大半,新建、扩建学校74所,新增学位近1.2万个。

  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来自对“枫桥经验”的深刻践行。近年来,随着陵城区第三实验小学片区居民入住增多,为缓解招生压力,陵城区决定将第三实验小学和芦坊小学合并,分南北校区,四至六年级学生需要迁至芦坊村上学。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家长的不满:“芦坊小学教学环境跟第三实验小学没法比。 ”有些情绪激动的家长,一度集聚到区委上访。

  接到信访后,陵城区随即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倾听了家长诉求之后,陵城区表示,将在芦坊小学打造同样的教学环境。如今,随着芦坊小学改造提升的结束,孩子们已经享受到与第三实验小学同样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在陵城区委副书记王林看来,很多信访问题背后,是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标本兼治,陵城区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建设。 2017年以来,陵城区投资26.8亿元,启动面积达2000亩的棚改项目,拉开了陵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改序幕,要求“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设安置房,保证过硬的质量交付成品房”。此外,通过实施新建、改建医院,农村公路改造,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处理厂等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以来,陵城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6%。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