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临邑县:创新“五个一”工作法 擦亮婚丧文化品牌

2024-05-22 14:01: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耿珍珍

  为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化乡村文明建设,近年来,德州市临邑县聚焦农村婚丧改革,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大力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节俭新风尚,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织密一张网格。临邑县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治理网格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先后出台印发了《关于深入整治恶俗婚闹的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县开展“抵制恶俗婚闹 倡树文明新风”专项整治行动的推进措施》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建立“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联合推进机制,成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践行新民俗新礼仪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调度会议,宣传、民政、文旅、农业、团委、妇联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广泛开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协同推进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在此基础上,创新联动联防机制,联合10部门发布《临邑县关于严厉打击恶俗婚闹行为的通告》《关于严厉打击恶俗婚闹行为的公告》,发布抵制低俗、恶俗婚闹新闻150余条,短视频60余条。

  形成一套流程。全面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办事流程,加强对红白事的监督与管理。事前报备,党员干部带头认真落实分级报备、婚丧事宜简办要求,在操办直系亲属的婚丧事宜中,严格落实喜事新办“十提倡、十反对”,白事简办“十提倡、十反对”,并明确提出了对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的处理措施。事中监督,在全县443个行政村推广了红白理事会“持证上岗,亮牌理事”模式,积极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优秀事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婚丧陋俗改革,营造革除陋习、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事后管理,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评,纳入推荐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前置条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专项检查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倒逼工作推进。同时,建立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创建与补助资金挂钩的工作机制,对成效突出、群众认可、影响力强的示范乡镇(村、社区)予以表彰,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在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

  创立一种模式。创建推广红白事“免费颁证代替婚礼婚宴仪式”“一天丧 一碗端”这一工作模式。喜事仪式新办,倡导“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新风尚,深入开展“海誓山盟 邑然爱你”免费、集中颁发婚姻登记证服务,组织新人签署《“倡树文明新风 抵制恶俗婚闹”承诺书》,邀请全国文明家庭、临邑县十大功勋人物、金婚夫妇等各界知名人士为新婚当事人颁发结婚证书、送祝福。成立临邑县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到乡镇、进社区开展“海誓山盟 邑然爱你 送爱到家”集中补(领)办婚姻登记证工作,先后服务群众3300余人次。临邑县“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暨创建志愿者之城启动仪式上,“海誓山盟 邑然爱你”项目品牌参加活动并进行现场宣传,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800余份。丧事仪式简办,临邑县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全面推行丧事“一天丧”“一碗端”的做法,在乡村营造出了“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的浓厚氛围,进而带动提升了全县乡村整体文明水平,受到群众的大力拥护。

  组建一支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临邑县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行政村均建立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临邑县将每年5月份定为全县“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主题月,各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示范者的作用,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向广大群众解读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示范带动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今年以来,各村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40余场次,参与群众12000余人。

  完善一种办法。制定“红黑榜+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红黑榜”和积分奖励以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先进典型和负面事例进行通报。发挥“红榜”示范带动作用,激励“黑榜”向“红榜”靠拢,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引导群众向善行义举看齐。将“道德红黑榜”与美德信用建设工作相结合,把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做好人好事和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纳入积分管理,通过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老百姓自觉变成移风易俗的“践行者”。

  2023年11月,临邑县被批准为推进婚俗改革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巡回点试点县之一;邢侗街道苗坊村红白理事会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邢侗街道流芳园祠堂入选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

  下一步,临邑县将继续把深化移风易俗、践行新民俗新礼仪工作当做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全民参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创新深化婚俗改革,弘扬新型婚育文化。

  (通讯员 王雨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