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夫妻扎根平原种庄稼 一人管理千亩农田打造现代农场

2019-07-24 14:37: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翟岩 见习记者 郭颖如

  编者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德州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6月19日,德州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现场会举行,随后,市领导奔赴各县(市、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为充分展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德州创新与探索,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探振兴中的德州乡村”特别策划,多路记者分赴乡村一线,蹲点采访,运用融媒体报道手段,围绕“五大振兴”,积极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硕士夫妻扎根平原种庄稼 一人管理千亩农田打造现代农场

  “探振兴中的德州乡村”系列报道之五

  

  在希望的平原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平原县发展思路是走规模发展之路、举绿色生态之旗、供优质高端产品、筑城乡融合高地

   

  鲁望集团正逐步发展“千亩地+万头猪+智慧管理”的现代农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平原7月24日讯记者 翟岩 见习记者 郭颖如 通讯员 曹伟)7月19日,在平原县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的大田里,平原鲁望农业公司农场经理何石宝和妻子许幸正在田间忙着查看玉米地长势情况。只见他手中拿着一株玉米苗在和妻子交流着什么。身后,一尺来高玉米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将盛夏的大地装扮得生机盎然。

  当许多农村年轻人背着行囊,一拨拨离开家乡外出“追梦”时,2017年,何石宝从西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却毅然决然回到田野当起了“农民”。

  今年,何石宝所在的鲁望农业集团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流转了桃园街道2万亩耕地,划分为11个千亩生态农场,由2名农学硕士和1名大学生担任农场经理。何石宝和妻子许幸分别管理4个和3个“千亩生态农场”。

   

  成方连片的优质农田,为鲁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及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土地经营创造了条件,为科研院所等中高端人才建功农业拓展了天地。

  

  麦收期间何石宝(左)和杨春雷在地里查看土地墒情

  

  何石宝(中)、许幸(右)夫妻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我的工作时间不确定,农忙的时候凌晨两三点起,工作到夜里1点。平常都是六点多开始,下午也得工作到六七点了。”何石宝说,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工作常态了,平时主要是做田间作物生长情况调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跟合作方谈合作等。

  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胳膊,憨厚的笑脸……大众网记者初见何石宝时,很难猜出他是一个刚毕业几年的90后研究生。

  曾经白皙的大学生、研究生,渐渐淬炼成“老农民”的模样,他们既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也是他们心中的“领头人”,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更多村民共奔致富路。

  然而,对于这些初来乍到新型职业农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和当地农民打交道。

  “作为外地人,又是年轻人,老百姓觉得我们肯定不会种地,我们也觉得当地种植方式落后,结果就是双方谁也不服谁。”何石宝告诉大众网记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在科学种田这方面,首先播种量这一块,我们播种量比老百姓一亩地成本要减少30块钱左右,就是下种量一亩地减少10斤左右,还有一个就是植保这方面,植保我们这边用药量比老百姓要少得多,同样是一瓶150毫升的药,我们能比老百姓多打三分之一面积,其实防治的效果是一样的。”

  何石宝介绍说,因为无论是肥料还是农药,用量越多,效果不一定越好,容易物极必反,还会产生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所以在推行科学种田方面几位农学硕士和当地老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面对当地农民的不理解,最后何石宝和同事通过分几块田地按不同播种量和打药量作实验比对,最终发现科学减少播种量和打药量对产量影响很小,并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和信任,从此之后,他们在当地推广种植新技术就容易多了。

  现在,通过推广科学种田,每亩地不仅可以减少150到200元的成本,而且农作物的品质更加的优良,这样产生的溢价空间也大大的提高。此外,他们还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做农业,我们是有情怀的。我们除了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施肥撒药过程,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以降低土壤污染,保证粮食安全。 ”何石宝说,农村天地广阔,可以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响应国家号召,在田间地头干事业、谋发展,让他倍感骄傲和自豪。

  

  杨春雷在桃园街道办事处提供的人才公寓里办公

  

  山东鲁望集团将在这片“一望无垠”的土地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园区。

  “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一度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与前几年相比,这个问题在平原已经找到了答案。在平原县的田间地头,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现代化、机械化农机设备越来越全。

  乡村呼唤人才,振兴亟待人才。为了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平原县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按照《德州市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德发〔2015〕21 号),结合平原县实际,制定了平原县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其中包括人才扶持、平台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四十条,为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平原县主动联手“强企名校”,开发共建百万亩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先后吸引了全国18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48名博士、88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来平原对接合作,为推动平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

  “我们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在老乡家没有拆的房子里办公,在南面的村里租房子住,现在好了,桃园街道办事处为我们提供了人才公寓可以在这里办公,也可以在这居住,另外平原县政府在县内也给我们提供了人才公寓居住,但因为我们做农业时间不固定,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在桃园街道办事处这边”,平原鲁望农业公司农场经理杨春雷说。

  像何石宝、许幸夫妻一样,杨春雷和女朋友卜璐璐都是云南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杨春雷负责管理5000亩左右的土地,卜璐璐在平原鲁望研究中心工作,负责设计农场布局、项目申报以及涉农政策研究等。其实,杨春雷能来到平原县纯属“偶然”。

  “我的专业是主要是研究桃树的种植技术,毕业后找工作时,看到鲁望集团在平原县桃园示范区的分公司招人,看到‘桃园’两字,以为和种植桃树有关就应聘了,来了之后才发现是种地。”杨春雷说,当他看到平原桃园示范区接连成片的万亩良田,立马就兴起了在这里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产业兴,则乡村兴。万亩土地资源优势源于桃园街道办事处依托党支部领创办土地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由龙头企业鲁望公司统一科学管理,发展规模化经营。鲁望公司投入资金、技术及人才进行科学管理,统一种植。农学硕士们采用“小面积实验,大面积推广”的种植模式,让最前沿的农业种植技术在桃园土地上生根发芽。

  随着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项目全面起势,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城镇回到乡村,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大展拳脚。如今,像何石宝、杨春雷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平原县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