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检察院做强涉农检察助力乡村振兴 “检护民生”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2024-05-31 14:10:0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祁小丽

  海报新闻记者 祁小丽 通讯员 高忠祥 德州报道

  5月30日,“市县乡三级青年干部共同奏响乡村振兴青春乐章”活动在平原县举办。德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勍为“全市检察机关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揭牌,同时为山东省人大代表、平原福洋生物科技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颁发“全市检察机关涉农检察特邀咨询专家”聘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检察机关服务乡村振兴,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诠释。”“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看到这么多青年干部在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给我的触动很大。”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形式新颖,意义不凡,大家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以来,平原县检察院立足“全国产粮大县”“中国北方食谷”“京津蔬菜园区”等地域特色,把涉农检察作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建立“线索统一受理、案件集中办理、诉源深入治理”的涉农检察综合履职机制,全链条、全要素、全时域开展涉农检察工作,助力增创乡村振兴新优势,办理的1起案件入选全国百件优秀行政检察类案例,6起案件获评全省典型案例。

  “一站式”检察服务 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您好,我来反映我们村的问题……”“您不要着急,慢慢说,我会仔细记录的。”在平原县检察院12309大厅的涉农检察线索举报中心窗口前,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安抚前来反映线索的市民,一边在系统内记录市民反映问题,提前线索前,工作人员在线索前加注了“涉农”标识。

  为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提升检察为民服务水平,平原县人民检察院倾力打造12309检察“一站式”服务平台,扎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满意度。依托“一室一站一员”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涉农检察办公室、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设立检察工作站、在全县12个乡镇各聘请1名乡村振兴联络员),打造涉农案件线索归集处理平台,建立线索移送数字监督模型,围绕农业这一特定领域、农村这一特定地域、农民这一特定身份,重点从基本信息和案情摘要中确定主体身份、职业行业、纠纷案由、争议标的、行为发生地等关键词,精准筛选涉农案件,加注“涉农”标识,打造涉农案件“数据池”。

  对涉农案件统一“进出口”,平原县检察院设置跟踪督办和反向审视环节,明确业务部门对线索的办理期限和不及时反馈的监督机制,形成完整闭环。通过掌握线索办理结果,为强化线索研判分析、提高线索分流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办案时限平均缩短11天。

  2024年3月,刘某在平原县坊子乡油坊村开收割机收割玉米时,不慎将一根电线杆固定拉线碰断导致电线杆倒地,将崔某砸伤,崔某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涉农检察办公室办理该案时,敏锐意识到案涉收割机不规范操作致人伤亡,可能属于安全生产领域监督线索,遂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经综合研判分析,该院确定探索农机事故致残预防公益诉讼工作方向。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影响社会面”的法律监督效果,办案团队一方面积极加大农机安全普法宣传,并在田间地头通过以案释法、用数字说话方式让农户直观感受到农机失事的严重性,借此提高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与行政机关就销售、维修、补贴、报废、检车等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并牵头出台《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厘清相关部门的职责,凝聚监管合力。

  案件集中办理 府检联动形成涉农检察合力

  “农业机械监管之前是我们的职责,但是因为机构调整,现在不在我们监管范围了。”“现在不少农户认为有些手续繁琐,所以出现脱检现象。”“有些拖拉机没有挂牌,我们作出处罚后,缺少强制手段收取罚款。”因农机安全生产领域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多样,且涉及部门职责存在交叉,为凝聚整改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平原县检察院先后多次通过圆桌会议、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邀请人大代表、特邀检察官助理、行政机关、农机专家共同商讨制定整改方案,从而实现协同履职。

  在该案线索收集阶段,办案人员便树牢“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理念,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农机”“车型”等要素为关键词,进行疑似监督线索的初步锁定,后通过数据碰撞,精准锁定案件线索。为增强办案的“精准性”,承办人随机选取了15家销售农机企业,与特邀检察官助理刘某一同进行实地走访,并在此过程中排查出有关农机销售、补贴、报废、维修4个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平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府检联动机制作用,向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5份,并通过持续跟进监督,积极协助行政机关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实现协同共治。

  平原县检察院实行资源一体化调配共享,强化跨部门协作配合,抽调5名业务骨干组成涉农检察办公室,统一指导、办理涉农案件,对人员、文书、信息等各类办案资源实行一体共享。制定涉农检察综合履职工作指引,对涉农检察履职的要素、环节进行系统优化。2023年以来,先后集中办理涉农案件783件,占全部审结案件的81%。通过“一案五查”(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检察侦查案件线索),以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全域贯通“四大检察”,推动实现由分散分段分部门监督办案向一体化合成监督办案转变。先后部署开展耕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专项活动,以点带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扩大整体办案规模效应。

  “农用机械事关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平原县检察院深入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部署开展以‘检察蓝’守护‘农机安’为主题的农用机械安全隐患调查摸排,充分发挥预防性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覆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销售、维修、报废、补贴、登记等全流程、各环节,堵塞监管漏洞,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护墙’。”平原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陈占飞告诉海报新闻记者。

  诉源深入治理 横向监督合力推进基层治理提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燃气安全事故频发,不少农村存在使用“黑气罐”、燃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机制运行不畅、诉源治理举措不多等违法情形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风险隐患。平原县检察院以燃气安全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为重点,立足于预防性司法理念,全链条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合力排查整治隐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经验做法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平原县检察院制定周密调查方案,以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核实,累计调查燃气经营企业、餐饮企业及相关燃气使用单位130余家,聚焦燃气经营、存储、运输、使用、配送和气瓶回收等6个环节,发现未严格执行实名制销售制度、违规向非自有产权气瓶充装、气瓶追溯信息落实不到位,私接三通等安全隐患问题75个,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台账,实施销号管理。积极开展座谈磋商,厘清监管职责,向平原县住建、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9份,督促建议消除整改存在的燃气风险隐患问题,同时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各部门就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及排查履职方面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督促行政监管机关对全县8家燃气经营企业、1900余家餐饮企业、24辆液化气运输、配送车辆开展燃气安全检查,推动燃气经营企业置换废旧钢瓶970个,规范餐饮企业安装使用燃气报警切断装置1100余户,燃气经营企业自有气瓶加装追溯牌8000余个,新建住宅小区安装燃气泄露报警切断装置6350户。组织召开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公益诉讼志愿者参与的公开听证,借助“外脑”智慧,与燃气监管部门就“行政机关有权对未经许可从事燃气经营的个人作出行政处罚”达成共识,明确法律适用,统一执法尺度,对5起非法配送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20余万元,堵塞监管漏洞。当好“法治参谋”,积极推动争取在全市层面制定出台燃气管理条例,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

  平原县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平原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实现涉农案件常态化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综合运用磋商联动、专题报告等方式,确保涉农线索及时发现、高效处置。所有涉农诉源治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均由涉农检察办公室归口制发,实施“一案一分析、类案一建议”,推动解决“三农”工作的深层次、普遍性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我们印发了《‘检护民生’十件实事》,涉农检察是其中之一。我们将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优做实做精每一件涉农案件,以高质效监督办案、高质量检察履职为农机安全贡献检察方案。”平原县检察院检察长赵亮说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