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齐河】第三期:一段几乎被湮灭的历史

2019-09-17 16:32: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徐庆平 孙德奎

  编者按:

  齐河,一座比较独特的古老县城,它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它也被誉为九曲黄河上的一颗明珠,“一美两制造”等诸多现代气息的标签,让这座古老的小城以全新的姿态行走在新时代。

  为深入挖掘齐河历史文化,留住历史记忆,重新唤醒齐河历史上美好和传奇故事,从本期开始,大众网联合齐河县委党校共同推出“人文齐河”栏目,从红色记忆、历史纪实、坊间传说、传统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在齐河这片热土上发生的一切,以飨读者。

晚年的孙易荣 

  □徐庆平 孙德奎

  奶奶去世已经多年了,在我印象中,她老人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脚老太太。她操劳一生,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纵横。到了晚年,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搬个小板凳,端着烟袋,在家门口坐着。要不是姑姑亲口告诉我,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奶奶曾经是共产党员,而且冒着满门被杀的危险,在敌人的枪口下,营救过齐禹县武工队政委刘若林。

  姑姑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但姑姑远嫁他乡后,很少有机会回娘家,于是这段历史便尘封了七十多年。直到今年6月,82岁的姑姑从山西回齐河老家省亲,才把奶奶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姑姑徐桂英在垂髫之年见证了这段历史,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记的很清楚,讲的也很明白,拿她的话说就是“像印在脑子里一样”。

  那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是一段几乎被湮灭的历史。

  “你奶奶叫孙易荣,要是活到现在该一百多岁了。那时候你奶奶偷偷地干革命,连你爷爷也瞒着,但是并不瞒我。那时候我小,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整天黏着她。我亲眼看到她梳头的时候把一张纸条精心地藏在发髻里,她还吓唬我别让我说出去。情报是送给腰站党组织的,与她一起送情报的还有徐长才家,两人送的情报是一样的,但送的方式、走的路线都不一样,就是保证两人至少有一个能把情报顺利送到。”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你奶奶营救刘若林,刘若林经常在务头、腰站一带率领队伍打游击,因为有满脸的麻子,所以人送外号刘大麻子。某天的下午,曹庙村外响起了清脆的枪声,一听到响声就知道鬼子来了,家家关门闭户。你爷爷怕被抓壮丁,赶紧藏在了西屋里,用秫秸把自己遮盖住。你奶奶听到枪声越来越近,正想关大门,看到一个人顺着胡同向北跑,手里拿着驳壳枪,边跑边向后看。你奶奶曾给他送过情报,一看是刘政委,等他跑到家门口,一把就把他拽进家门,然后把门插上了。咱家老院子的东北角有个地瓜窨子,你奶奶让刘若林跳进去,用草苫子盖住窨子口,然后在上面堆满了秫秸和树枝子。那时候家家院中都有柴禾垛,在这个位置堆个柴禾垛正好。”

  “‘他跑不了,就在这附近,搜!’你奶奶刚把现场伪装好,就听到枪托子砸门声。你奶奶装出很害怕的样子,把门打开,鬼子蜂拥而入,有十多个人,一个日军,其余都是伪军。就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摔锅砸碗,鸡飞狗跳,弄得一片狼藉,也没有找到。日军用枪指着你奶奶,让她把人交出来。你奶奶蹲在地上,眼睛呆滞,浑身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嘴里不知嘟噜些什么。这时你老奶奶说话了:‘你们逼她干什么,她是个潮巴’。”

  “‘找到了,找到了,快滚出来!’院子里正闹得不可开交,小西屋里你爷爷却被揪出来了。原来日军用刺刀向秫秸里刺,你爷爷一害怕就钻出来了,在他旁边还发现了一把铡刀。无论从个头、服装,还是从精气神上看,你爷爷肯定不是他们要搜的八路,这点儿连敌人也能看得出来。但是,你爷爷还是被日军五花大绑带走了,敌人指着铡刀对他说‘你这是想劈死我们啊’。”

  “日军到别家继续搜捕八路,你爷爷就被吊在徐长宪家的大树上。当时伪保长是孙世和,与腰站据点的日军能说上话。于是你老奶奶带着一家老小跪在孙世和面前,求他帮忙说情,放了你爷爷。孙世和就去敌人面前说情,结果日军还真给他面子,你爷爷被从树上放下来了。我记得很清楚,你爷爷脚一落地一个趔趄就摔倒了,日军把他拽起来,看了看他的手,不是握枪的手,然后踹了他一脚,就放他走了。”

  “敌人走了,村子里消停了,一家人七手八脚地把刘若林从地窨子里拽上来。上面发生的一切,刘若林在地窨子里听得清清楚楚,他明白这家人是在用生命来保护他。他跪下给你老奶奶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来说:‘你们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救了我的性命,大恩不言谢,我只能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以报答你们全家的救命之恩。’说完就走了,他没有走大门,翻墙到了村后,顺着后穴湾,向薛官屯方向跑了。”

  从此,刘若林再也没有到过曹庙村,一家人也就慢慢把这件事淡忘了。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姑姑在山西碰到刘若林,这件事应该永远不会被人记起。

  姑姑是跟着姑父刘珂到山西的,姑父比姑姑大十岁。姑父是个老革命,抗战时期曾在齐河县打游击,抗战胜利后随军南下,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身上多处负伤。抗美援朝结束后,大命不死的姑父回家乡娶了姑姑,然后根据上级安排辗转祖国各地。在那个年代,国家建设各行各业都需要人,转业军人是流动性最强的群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姑父在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山西分公司工作。有一天,姑父回家后随口对姑姑说:“今天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中,有一个叫刘若林的,说是也曾在咱们齐河打过游击。”姑姑对刘若林这个名字很耳熟,她在记忆深处搜索了一遍后,犹犹豫豫地问道:“这个人是不是满脸的麻子?”姑父说:“是啊,你见过他?”姑姑说:“我还不敢确定是不是他,我想去见见他。”姑父说:“人家是上级来的大领导,你一个妇道人家去见他干什么?”姑姑把他那段死里逃生的经历叙述了一遍,然后便在姑父的陪同下见到了这个领导。

  没错,他正是当年在家乡率队打敌人的刘政委。刘若林很激动,他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能碰到救命恩人的后代。姑姑叙述了当时她见到的情景,刘若林进行了补充,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谈得很愉快。当时武工队攻打务头据点,艾队长身负重伤,战士们背着艾队长向潘店方向转移,而他则边打边撤把日军引向曹庙。在曹庙脱离危险后,他经过薛官屯、张庄、何庄一路向西,在葛庄与战友们汇合。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跟着大部队去了东北,参加过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后,跟着四野挥师南下,参加大小战役无数,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转业到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工作。最后,刘若林对姑姑说,你的母亲是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

  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从来没有向我提及过她是共产党员,更没有向我讲述过她的革命经历,别人也从来没有谈起过。如果不是姑姑提及,奶奶的这段经历后人就无从知晓。中国革命成功了,奶奶孙易荣这个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却选择了默默无闻。还有姑父刘珂,在姑姑决定去见刘若林的时候,他反复告诫姑姑千万不要给领导提要求。还有刘若林,作为总公司的领导,提拔姑父刘珂,那是太轻而易举了,但是他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考虑,感情是感情,工作是工作,这是个原则性难题。在牺牲面前,他们选择挺身而出;在利益面前,他们选择退避三舍。这就是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一段几乎被湮灭的历史,让我看到了在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共产党人不畏牺牲、不计得失的忘我精神。这种精神已凝结成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