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文明城市的“创建清单”

2022-11-26 10:34: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董良坤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良坤 通讯员 孙姝怡 齐河报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德州市齐河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文明城市的“创建清单”,聚力“小事情”,服务“大民生”,把创建过程变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把创建工作体现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我们的幸福家园。

  斑马线从“争”到“让”文明交通不止进步了一点

  一条斑马线,承载着城市交通的安全与规范,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更深层次的内涵。礼让斑马线,“让”的不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更是“让”出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让”出了礼仪风范与魅力形象。

  为解决交通秩序“拥抢堵”的难题,创文以来,齐河实行道路畅通工程,综合治理“停车难”“行车难”,施划彩色道路,让人机分离,城区共规划135处停车场,总泊位约27250个,临时停车区150余处,城区人行道及路侧停车位达到8000余个;启动“交通违法随手拍”,让“任性停车”无所遁形;下沉警力和创文志愿者到路面开展交通劝导,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严管重罚,让市民出行和城市运行更加顺畅。

  满目葱茏的街景与宽敞畅通的道路相映生辉,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各得其所、彼此欣悦。如今的齐河,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心旷神怡。

  从“荒地”到“宝地” 齐河见缝插绿美了不止一点

  姹紫嫣红的花草绿植,新铺设的硬化路面、配备齐全的健身器材……家门口的小游园,让齐河市民李女士格外舒心。

  “以前这是片荒地,全是杂草和垃圾。自打建了这个公园,废地变宝地,遛弯、锻炼方便多了,我每天都得过来转两圈。”李女士告诉记者,游园建在家门口,也建在了大家的心坎上。

  迎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齐河“见缝插绿”,利用“微空间”打造“公园化”精品城区。一批“小而精”的“口袋公园”的陆续投入使用,装点了城市的容颜,也载满了市民的幸福。本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齐河口袋公园选址均位于学校、社区周边。根据不同“口袋公园”的面积搭配绿植,设置座椅、健身器材、果皮箱、文化宣传栏等配套设施,使公园既成为装扮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又是服务市民临时休憩、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同时,齐河对城区原有公园、广场进行改造提升,铺设彩色沥青休闲步道,修建驿站、景观廊亭、文化雕塑等景点,增设景观灯、健身器材,增添乔灌木、花草等绿化植被,累计提升改造城区新老公园面积400余万平方米。

  “文明牌”打成“民心牌” “实事清单”成为“幸福账单”

  创文以来,齐河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利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我县坚持多层次、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生活圈”和区域养老中心,开办幸福食堂,为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不断健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河县坚持“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建设规范化托育机构,新(续)建齐河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等多所学校,推动实现乡镇初中全部进城,高中应上尽上、愿读尽读;推进教育人才三年助力计划,建立教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致力于实现“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

  人民城市为人民。齐河把深化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以看得见、摸得着、触得到的惠民成果,进一步凝聚起了城市文明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齐河市民主动参与进来,文明创建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