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庆云:村集体经济抱团 盐碱滩涂变身“生态粮仓”

2022-11-01 18:17: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徐付彪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付彪 通讯员 马国强 苗吉阳 德州报道

  千里镶黄稻谷香,颗粒归仓丰收忙。连日来,德州庆云县严务乡“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3000亩盐碱地连片水稻喜获丰收,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让曾经沉寂的盐碱大地鸣奏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曾经,这片盐碱地可不是这幅场景。庆云县地邻渤海,是典型的海浸区,“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是对以前庆云盐碱地的生动写照。农户每年辛辛苦苦种植,收割时却苦不堪言。“我们家有2块地,每年这块盐碱地的产量极低,功夫不少下,就是不增产。”严务乡小武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红说。

  盐碱地是主要低产土壤,在庆云县严务乡、徐园子乡、崔口镇集中连片分布,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涉及村庄、农户较多,家庭经营的地块面积偏小。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庆云县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却因村小、地散,收益效果不佳。

  土地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今年庆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打破各村行政壁垒,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

  严务乡抓住机会,推动小武村等6个行政村组建“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整合1.2万亩土地,将连片的3000亩盐碱地托管给河谷舜田现代农业庆云有限公司进行规模经营,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共同体+公司”的发展模式,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机制,实现了盐碱地“北方稻麦一年两熟”的“庆云奇迹”。

  庆云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科技赋能激活“沉睡”的宝贵资源,“十年九不收”的盐碱滩涂日渐变身“生态粮仓”,盐碱地正脱胎换骨,展露新颜。依托区域党建共同体,通过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

  不仅如此,庆云县“借脑借智”,吸引大院大所,引入高层次人才,在庆云形成盐碱镶黄“科技会战”,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试种40多种不同品种的水稻,从中筛选出天隆优619、盐星1820、润农早粳1号等最适宜庆云本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经过测产,亩产已经超过1500斤,实现了秋粮大丰收。

  随着党建共同体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飞蝗腾达、红领南河、红玫锦鲤、绿色田园”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党建共同体纷纷涌现。目前。庆云组建起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52个,覆盖全部行政村。目前,全县331个行政村,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7个,覆盖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村为281个;20万元以上的村162个;50万元以上的村53个;全县耕地面积45.8万亩,规模流转总面积达12万亩,占比24.8%。

  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举破解了村庄要素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村级“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问题,生动演绎出乡村振兴路上的“庆云实践”。“党建共同体的核心在于一个‘聚’字,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聚资源、聚力量、聚人心的作用,打破村庄之间行政界限,推动抱团发展。”庆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说。

初审编辑:徐付彪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