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风采|庆云县刘法宾:小菌菇彰显大“蘑”力 赤松茸变身树下致富主力“菌”

2024-06-08 17:44: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张晓琳

  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赵玉玲 吴思远 德州报道

  时下,正是林下赤松茸生长的好季节。6月6日,走进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大高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朵朵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乳白色的菌杆撑着褐色的“小伞”,长势十分喜人。

  刘法宾拎着袋子穿梭在林间,扒开碎玉米梗,肥厚圆润的赤松茸出现在眼前,他小心地将赤松茸摘下、装袋,作为基地的创始人,刘法宾摘得格外仔细,“手指尽量抓紧根部,轻轻转动再向上拔起,也不要让泥土把赤松茸弄脏了,不然会影响卖相。”刘法宾一边对海报新闻记者说着,一边轻轻扭动赤松茸的根部做着示范。

  大高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以种植树木、粮食为主,收入不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法宾意识到“要致富必须突破传统发展方式,走高效经济路子”。

  正巧,他了解到县里正在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抱着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刘法宾向县里报上了名。在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期间,他学习到了经营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大高村当前绿化景观苗木行业经济效益下行,头脑灵活的刘法宾结合在培训期间的见闻,萌生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种蘑菇挺挣钱。”村民随口说出的话,与刘法宾的想法不谋而合。说干就干,他随即前往济南市钢城区蘑菇栽培基地考察学习。

  经过考察,刘法宾了解到蘑菇产量大,且一年四季皆可收获,收益比较可观。

  “我先以身示范,示范成功后将蘑菇种植经验以及技术在全村进行推广。”项目敲定后,刘法宾开始筹建蘑菇种植基地。2023年6月,在山东省食用菌协会专家的帮助下,占地面积12亩的蘑菇种植示范基地建成。

  蘑菇基地建成了,刘法宾便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草菇、赤松茸先行试种植,经过几个月的试种,发现赤松茸更适合当地养殖。由于掌握了种植技巧,赤松茸达到了预期产量,最低亩产能达到5000斤,“现在一斤能卖到五六块钱左右,效益很可观。无棣县、沧州市那边的饭店很认可我们,已经有预订的了!”看着一筐筐丰收的松茸被运走,刘法宾的脸上写满笑容。

  “赤松茸是一种高端野生食用菌,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食用起来口感对比其他菌类更加爽滑鲜嫩,且富含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深受市场青睐。”刘法宾介绍,赤松茸种植原料就是秸秆、碎玉米芯等农田废弃物,赤松茸借助树木的枝叶遮阴自然生长,实现了林木与食用菌的和谐共生,在保护了树木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

  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成功地将沉睡的林地资源“唤醒”。

  对于未来,刘法宾的目标很明确,将依托大高村丰富的林地优越和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探索更多林下种植品种,把发展林下蘑菇种植作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重点培育,将特色菌类的“林下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绿色聚宝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