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硬件”高标准配“软件” 武城织密筑牢 “后扶贫时期”兜底保障网

2021-01-01 09:28:18 来源:大众网 作者:翟岩

  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讯员 吴华 张阴峰 武城报道

  2020年,德州市武城县把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作为构筑“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来抓,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养老、住房、残疾、灾害救济等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长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从分散、临时、单一的救助,向归口、综合、统一的救助转变,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救助工作格局。

  求助有门 打通兜底保障“最后一公里”

  社会救助工作是民心工程,而县社会大救助中心、镇街社会大救助工作站,直接服务困难群众,是政策落地、温暖民心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25日,走进刚投用不久的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这里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硬件设施齐全,一楼大厅内随处有可供休息的椅子。

  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主任李永超介绍,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服务大厅投资200万元,建设占地1400平方米,按照开放式模式建设,就是为了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成为为民办事的爱心场所。

  为进一步织牢编密救助安全网,武城县还高标准配套建设了镇级设立社会大救助工作站,按镇街辖区人口5万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5万人以上的配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在村级设立社会大救助服务站,明确1名协理员,负责救助事项帮办代办,让群众原则上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民政救助。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除了为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配备6名民政专职社会工作者,每个镇街也配备民政专职社会工作者,全面落实武城社会大救助机构、人员和硬件保障。

  审批下放 让救助“及时雨”效率最大化

  武城镇马良庄村五保户阎金成今年93岁高龄,既无子女也无收入来源,一直住在镇上的养老院中,去年12月初因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治疗,需要专人护理,但护理费成了问题。

  2020年12月25日,阎金成的侄子来到武城镇社会大救助工作站求助。工作站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帮助阎金成的侄子填写了证明材料并申请了临时救助。

  “我们接收的申报信息全部实现后台在线审批,走完审批流程并进行公示,最多一周他就能领取到临时救助金。”武城县武城镇民政助理管倩倩告诉大众网记者,为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武城县低保、特困人员供养、3000元以下临时备用金的审批权限已经全部下放的各镇街,有效提高了临时救助时效性。

  去年7月份,武城镇刘寨村南秀明因恶行食管肿瘤住院,他的妻子多年前也患上脑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全家人的生计全靠南秀明打工维系。如今南秀明也患病住院,,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后续巨额医疗费也给这个家庭蒙上了阴影。

  2020年12月15日,武城镇社会大救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核实情况后,迅速帮助南秀明一家申请了临时救助,仅用了一周,就及时给予了2500元临时救助金。

  “感谢你们的及时救助,这笔救助金,真帮了我们家大忙了……”日前,南秀明的家人向回访的工作站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目前,武城县各项救助职能部门完成简化优化审批环节,能下放的全部下放,能简化的全部简化。”李永超介绍,通过下放权限、优化简化程序,去年7月至11月,全县紧急下拨小额临时救助6.86万元,救助对象达39人次,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的作用。

  流程再造 真正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民政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兜底保障职能。为全面打通各类救助政策之间的壁垒, 武城县全面梳理了现有的全县18个救助职能部门44项救助政策,通过分类归纳并予以整合,所有救助政策全部纳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运行办理,将现阶段的“蜂巢式”救助体系向“莲藕式”社会救助体系转变,有效解决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管理分散化、信息壁垒化的问题,建立起面向贫困群众全覆盖的社会大救助政策体系。

  “社会大救助就是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将各部门的所有救助政策全部纳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运行,各项救助业务在平台统一办理,全部财政救助资金在平台统一发放。”武城县民政局局长田瑞华介绍说,通过建立起县、镇街、村三级设立社会大救助网络,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让救助申请人与救助部门申请诉求和办理结果的高效对接,使社会救助综合效应明显提升。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