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武城县以三模式打造社区养老的“基层样本”

2022-02-10 16:23: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宋春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春晓 通讯员 于宁 刘佳 德州报道

  近年来,德州市武城县聚焦养老用房空间不足、缺乏专业运营队伍、资金投入短缺等现实问题,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动作创新,探索推出社区养老新模式,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质效双升”,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截至目前,共建设社区养老用房22处,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

  创新“以大带小”配建模式

  统筹谋划形成合力。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1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养老用房配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社区养老工作,明确推进方向、建设内容和落实举措。创新建立联席会议、养老信息共享、养老机构监管等20余项制度,搭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责任清晰、分头管理”的运行体系,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成立调研组,对武城县住宅区进行深入摸底调查,精准详实掌握各小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找出制约难题。经调研发现,各住宅区规模普遍偏小,若按照现行标准配备养老用房,住户较多的小区配建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住户较少的仅有几十平方米,只适用于老年人日常休闲活动,不具备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等多样化服务的条件。

  明确目标重点突破。针对发现问题,确定了集中资源、统筹布局的配建思路,依托正在实施的棚户区安置项目,调整建设规划,配建较大规模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并积极整合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以大带小”的运营模式,辐射周边小区,实现城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构建社区养老15分钟“生活圈”。通过集中配建,有效解决了社区养老用房面积小、安全性差、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实现社区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共配建8处500平方米以上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形成15处小型社区养老服务点。

  打造多元养老服务模式

  对接群众需求,突出社区养老服务重点。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工作思路,采取“公建民营”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专业化运营机构—山东民生养老集团,实施连锁化运营,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各小区养老需求逐一进行调查,确定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治疗等群众最期盼的养老服务项目,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与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等方式,建设2处医养联合体,提供床位1000余张,有效满足老年人养护需求。打造老年友好型就医环境,在医院内设老年科,诊疗范围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一站式”满足老年患者就诊需要,目前,全县13家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提供疗养康复等特需养老医疗服务800余人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城区1.8万余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上门医疗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目前签约率已达85%。

  开展多样活动,丰富养老服务内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老党员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老党员进校园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社会团体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爱老敬老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构建多方支持的保障模式

  强化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凡是符合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的服务机构,及时足额发放运营补贴,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贴6万元和运营补贴3万元/年的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爱心企业、人士捐款捐物,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难题,在全县“慈心一日捐”资金中列支50万元,用于城市困难人员就餐补助等,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注重业务培训。注重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多次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赴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宽发展思路。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上级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满足养老服务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加强宣传引导。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每月组织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活动,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走进养老机构,近距离感受社区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引导更多老人积极主动加入其中,安享幸福晚年。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