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武城深化“五治融合”改革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2022-11-10 19:45: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文秀英 王志远 王海超 德州报道

  今年以来,德州市武城县以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着力点,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推动资源下沉,形成了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群众共享的“五治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武城打造成平安幸福之地。

  坚持以政治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政齐抓,高位推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体系。8个镇(街)全覆盖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全力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全面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实战能力。探索建立“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村级治理机制、“红色业委会”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在全县705个网格730名专职网格员基础上,将网格治理细化为小区网格,切实构建覆盖全域的网格体系。2980名在职党员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筑牢了城市基层治理之魂。

武城县举办“一网五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培训会

  坚持以法治为保障,增强治理定力。创新构建集“党建引领网格化、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执调对接、检调对接”为一体的“一网五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今年来,已累计调解案件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53%,实现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信访和诉讼的效果。优化法律公共服务,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定期开展免费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大力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面的治安整治和乱象治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通过法律“九进”经常性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今年来,已开展普法宣传189场(次),解答法律知识咨询6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

组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实地现场培训

  坚持以德治为依托,提升治理动力。搭平台建队伍,积极构建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探索积分奖励机制,建立“实践+超市”“志愿+考核”“习惯+激励”“服务+信用”“评选+回馈”等模式,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强引导树榜样,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教育”“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集中性评选,在全县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武城县有全国“最美家庭”2户,省级“最美家庭”3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12户。“文明村镇”316个“文明单位”92个。选树身边好人、志愿服务典型等600余个;涌现出见义勇为先进模范27名;文明实践志愿者注册人数达546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万余场次。

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活动

  坚持以自治强基础,激发治理活力。建立健全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明晰职责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大力推广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增强民主决策参与、强化民主管理、优化民主监督,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办,群众的事情大家说了算”的自治机制。构建“红色合伙人”基层治理机制,制定《关于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实施办法》,发布“红色合伙人”集结令,吸纳家政、养老、医疗等60余家生活服务类商家进社区、进小区,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探索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快速回应群众所需,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零距离”。并选派154名“第一书记”充实到乡村基层治理队伍,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武城县李家户镇辛庄村举办阳光报告会

  坚持以智治强支撑,增强治理效力。积极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全县8个镇(街)387个村(社区)全面建成综治中心,并全部接入网格化治理大平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综治视联网,实现县、镇、村三级综治平台管理信息化,网格员报事管理闭环化。同时,积极推广“微连心”群众报事二维码,目前,关注人数达16万余人,上报事件8.5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起。着力推进“雪亮工程”护航平安武城建设,积极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全县102个住宅小区,智慧安防建设覆盖率100%,在主要道路、公共场所、重点部位在公园、广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安装人脸识别系统,800路前端人脸抓拍相机,全部并入“天网”,做到了重要路段、路口全覆盖。同时整合联接统战、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部位视频监控,总接入量达8000余路,为全县居民筑牢了安全保护网,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