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安全阀”为危化品建起“防火墙”

2015-09-06 10:08: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德州9月6日讯(通讯员 任云云)今年以来,夏津县公安局始终把危化品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结合,专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从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建章立制三个方面为为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筑起“防火墙”,确保了全县危化品管理全覆盖、无隐患。

   宣传教育入“心脑”

  确保危化品的“绝对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安危息息相关。该局转变思路,从宣传教育入手,深入发动群众,打响了危化品管理的人民战争。一是广泛开展危化品管控宣传。该局将传统走访宣传与媒体传播手段相结合,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学校单位,与群众零距离互动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手段,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在“夏津公安”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推出“您身边的危险”系列宣传微信,针对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人民群众对危化品爆燃灾害预防常识的迫切需求,及时发布防范常识和注意事项,阅读人数达到数千人,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专项检查等,对涉危单位及从业人员开展教育培训,聘请消防等专业人员对危化品管理人员进行消防、管理等专业知识讲座,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对不合格者责令企业整改,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了行业单位管理防范水平,从管理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舆论监督。进一步发挥举报电话、群众来信来访等各类投诉渠道的作用,一经查实及时兑现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整治、举报隐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8月25日凌晨,有市民打电话举报,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臭气,怀疑是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泄漏,该局高度重视,迅速查明当地一家企业利用晚上偷排废水,仅仅2个小时后,涉事企业就被找到,并当即被查封,避免了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今年以来,该局共组织集中宣传活动30场,召开专题座谈会10余次,组织涉危工作培训14次,共有涉危单位员工、群众3000余人参与,接收举报线索7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较果。

  “三化”排查除死角

  危化品管理是一项“反复抓、抓反复”的长期工程,在长期的实践中,该局逐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隐患检查排查工作方法,有效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一是检查形式多样化。严格落实基础工作常态化巡查机制,通过抽查检查、交叉互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危险物品生产、销售、运输、使用企业一家不漏地上门反复检查,彻底消除现实隐患。二是重点检查常态化。利用常态检查、集中清查等有利时机,对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清查收缴工作,形成严管高压的强大声势,确保危险物品“不炸响、不打响、不流失”。三是动态监控一体化。工作中,该局注重加强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流向监管,每个环节的动态监控做到无缝链接,确保危化品无论是在仓库中,还是在流动中,都处于严密管控下,彻底堵塞安全监管漏洞。截至目前,共检查发现安全隐患72处,当场整改安全隐患28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始终保持危化品事故“零发生”。

  规章立制促长效

  一是建立制度规范。夏津公安局以落实危险物品单位内部治安防范责任为核心,提出“四个一律”的要求,详细制定了危险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等19项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危险物品进出库登记、领用、归还、保管、报告使用情况等10种基础台帐,实行逐家建档、立项管理。二是动态信息监控。该局在规范危险物品单位使用销售即时报告制的同时,通过申报审批、电话反馈、定期抽查等方式,适时对危险物品单位申购、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信息进行采集,及时维护更新,保持信息鲜活性和准确性。三是健全应急机制。围绕“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处置专家库建设、内外联动协作机制”等重点内容,主动加强与经贸、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的交流联系,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实行信息交流共享,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全县危险物品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制定了《夏津县公安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夏津县公安局处置易燃易爆物品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等相关处置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危管单位的绝对安全。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李超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