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联动“端上”椹果盛宴 第十五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幕

2022-05-19 20:14: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赫洋 翟岩 武红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赫洋 翟岩 武红鹏 见习记者 董良坤 通讯员 邓美平 夏津报道

  5月19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 山东省(德州市)分会场活动暨第十五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在夏津开幕。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本届椹果生态文化节还开展了“夏津椹好 京东鲜到”第一届电商直播节等丰富的线上活动,现场直播销售夏津椹果等特色农产品,活动当天,直播不到半小时,京东平台直播观看量超10万人次。

  据了解,夏津县人民政府、城发集团与京东物流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京东电商平台优势,引入京东农场标准,整合夏津10余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款产品,以“品味夏津”作为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线上营销,产品在京东“京品源”旗舰店销售,拓宽了电商销售销售渠道,并利用京东物流布局全国的物流网优势,提供夏津椹果等特色产品产销运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品质+品牌”的品牌农业数字化升级。

  同时,作为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县,夏津县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已连续举办六届,经过六年培育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消费者得实惠、企业扩市场、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增业务的多方共赢局面,探索建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惠及民生”的文旅消费长效机制。今年消费季期间将运用图文、实物展览、传承人技艺及创作过程演示等多种形式,举办3期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签约企业展,展示非遗保护、文创发展成果;并将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5万元。

  走进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浓荫如盖,青砖灰瓦掩映其间,除线下采摘活动外,本届椹果生态文化节还邀请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场写生,通过饱含激情的画笔将一幅幅富有自然气息画作跃然纸上。

  位于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树群,有种惊艳的感觉。这是夏津县黄河故道周边村庄通过发展当地特色桑产业走上乡村振兴路的一个缩影。桑树,在村民眼里,已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系在心头的线、扎在家乡的根,是抹不去的浓浓乡愁。

  每年5月中下旬,夏津县黄河故道路边写有“桑椹采摘园”“椹果酒”“新鲜桑椹”等字样的招牌随处可见。进入采摘园,个大、肉厚、颜色紫红的桑椹吸引着游客目光,咬一口,每一个小颗粒爆炸在舌尖上,酸酸甜甜。

  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的黄河河道两度流经夏津,造成六次泛滥决口,留下了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地,风沙肆虐,民不聊生。在当地人民长期与风沙抗争的过程中,桑树由于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成为防风固沙保土的重要树种。300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夏津知县朱国祥见这里“地半沙滩,不宜庄稼”,于是引导当地百姓“且喻以多种果木,庶可依免风灾而裕财用”,此后夏津种植果桑达到高潮。100多年前,夏津果桑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大大改善了当地小气候和水土环境。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片遗产,夏津县制订了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规划,推进标准化种植,打造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挖掘积淀千年历史的农桑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古桑林历经天灾人祸、战乱饥荒,虽几经浩劫,但仍遗存有6000多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桑2万余株,这里依然保留着全国面积最大的古桑树群。

  如今,经千百年的利用和选育,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产生多重价值,于2018年4月被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唯一的桑树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椹果之乡”成为夏津县亮丽的名片之一,桑产业则成为带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在夏津,每年生产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随着科技的应用,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利用桑叶、桑枝、桑皮、桑根、桑黄等开发出的各种食品、保健类药品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同时,通过开展桑园间作套种、养殖畜禽等,还可实现综合经营和循环利用,多途径提高桑园产值和桑农收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从桑椹中提炼的天然色素桑椹红,是其他果品无法替代的鲜果色素,市场价格比黄金还贵。夏津古桑研究院研发的古桑茶、桑黄、桑叶精粉、桑椹果干、桑叶面条等古桑健康系列产品,带动当地古桑系列产品走向全国,使桑产业成为夏津县支柱产业之一。

  夏津已拥有椹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近60家,实现了从一粒椹果到桑的全元素利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