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开出“共富花” 夏津县宋楼镇锦鸿新村打造多产业型共富工坊联合体

2024-04-09 10:35:0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王晓斌

  2024年以来,德州市夏津县宋楼镇锦鸿新村坚持以“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村企联建为路径,积极探索“一村一产业”“一区一特色”增收模式,盘活利用闲置房屋土地资源,整合各类产业,建设6家“共富工坊”,打造集乳鸽养殖、芦笋种植、服装加工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多产业型共富工坊联合体。

  “这里原来是闲置学校,村集体的地方。前期结合‘三资’清理专项行动,我们集中把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创办了这个乳鸽共富工坊。既响应了镇党委、政府‘一村一品’的号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带领了5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锦鸿新村党委书记杨鹏章还介绍了乳鸽产业发展规划,“我想带领群众把乳鸽产业做大做强。”

  乳鸽饲养周期短、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能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现在已经有栗寨、侯王庄、潘马庄等周边6个村庄发展了乳鸽产业,规模达到4000多对。通过正规渠道建立屠宰场,进行乳鸽深加工。一方面实现自家乳鸽进饭店、上餐桌,另一方面在靳庄发展风干鸡手艺制作。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开展“线上+线下”乳鸽产品销售服务,打造乳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闭环产业链。

  在芦笋种植地头,一位年轻干练的小伙子正在收摘成熟的芦笋。他是潘马庄村党支部委员,叫马兹斌,今年34岁。“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5年前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我们村干部带头流转了60余亩土地,支部书记召开了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征求意见,芦笋产业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很感动,更愿意为大家、为村里献计出力,做更多更好的事。”据了解,锦鸿新村芦笋产业已经有120余亩的规模,有效吸纳60余户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带动群众月均增收2200元。

  干部有了干劲,群众就有了盼头。2024年,宋楼镇优化“领头雁”队伍,实施“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培养到村任职“返乡能人”的综合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及时将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后备人才纳入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形成“组织起来、一起富裕”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平台,深入挖掘宋楼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输血造血”行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强村富民。

  “我们盘活了村内闲置场所,设立加工点,每年向村集体交纳总产值20%的管理费。” 潘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潘金贞表示,“企业有了固定车间和人手,解决了场地不足、招工难问题;村集体也拓宽了增收渠道;村民工作时间很有弹性,可以兼顾家务。可以说这是‘三赢’的举措!”“这里环境又好,冬暖夏凉,跟姐妹们有说有笑的,心情好。厂子里有30多台机器,规模也行喽,也能正常发工资,俺这一个月能多挣3000块钱哩!”走进服装加工共富工坊,一名临村的妇女姐妹心里乐开了花。

  夏津县宋楼镇锦鸿新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创办劳务合作社,联建企业向合作社提供岗位需求,合作社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动态掌握区域内剩余劳动力状况,面向低收入农户、留守老人、家庭主妇等群体开展宣传,实行“双向管理”,解决“企业用工”“剩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多项发展瓶颈,为周边村民创造200余个岗位,人均月增收1800元,带动锦鸿新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形成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村村有产业”的新气象,构建了“支部引领+劳务合作+村企共赢”的“宋楼模式”。(通讯员 杨慧)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