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锯响就有末”遇上“人勤地不懒”

2022-04-02 10:12:42 来源: 作者:

  □郝新江

  我的老家坐落在美丽的徒骇河北岸,村子东面和西面各有一个水湾,一条小河像玉带环绕着村子自西向东流入青青的苇河。村东面曾有百亩的梨树和苹果树,春天梨花开满了枝头,微风吹过,花瓣像雪花洒满了大地,也飘到了村中每一户人家(后来修建李三尖水库占用,是禹城市城乡供水的水源地)。

  村中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郝屯小学(前身是1949年建立的郝屯完小),附近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曾在这里上学。可能是受其文化熏陶,改革开放后村里出了很多中专生、大学生,还出了两个博士,其中一位是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孟繁华,我们从小学习的榜样,咱们禹城人的骄傲。我的家距小学不足一百米,但是我上学时每次都是最早到校的(因为家近,老师让我掌握着教室钥匙的大权)。这也让我养成了从小不睡懒觉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但父亲有着一手木匠的好手艺,70年代就去东北“闯关东”辛勤打工,1980年回来盖了村里第一座带厦的砖房,买了第一部录音机。我记得买录音机前,父亲还开了家庭会议(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现在想想,那时还挺民主),说是怕电视机耽误我们姐弟三人学习,虽然我们心里不乐意,可还是口是心非地答应了。父亲还利用他的特长给我们打了一个书橱,买来了我们喜欢的书籍,这也从小养成了我们爱看书的习惯。父亲可能是木匠的缘故吧,口头禅是“锯响就有末”,但他也不墨守成规,经常搞创新,看我们姐弟年龄小干农活吃力,就进行物质奖励,例如拾棉花一斤奖励一分钱,哄得我们争先恐后抢着干,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家的生产力。后来又延伸到学习上,搞年终奖,不看过程看结果,班级第一名奖励十元,第二名奖励九元……最后一刀切,出了前十名没有奖励,弄得我们姐弟三人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距离学校近,下课后我家就成了学生们必去的地方(那时候学生都不带水),我家的水井旁经常围满了学生,院中也常常是水流遍地,一片泥泞,并且是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而母亲从没有厌烦过,总是高兴地看着他们,那眼光像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我觉得影响了我睡午觉,就闩上了大门。母亲发现后打开大门并批评了我:学生们喝不上水就会上火,会影响学习的,我也希望你将来外出求学,无论到哪里也都有水喝。长大后,我遇到好多从郝屯小学毕业的学生,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谈论起来都说记得学校东面是我家,记得我家的那口水井,记得那位曾让他们无数次开怀畅饮的母亲。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母亲的善良已经随着那甘洌的井水润入了学生们的心田,细无声地影响到了他们,在他们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这么多年都不曾忘却。

  家里供养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负担很重,可父母从没有说过累,从小我就记得他们走起路来都是脚下带风的。他们也总是满面春风地对我们说,你们只管上学,好好读书!母亲是一名70年代的老党员,她的口头禅是“人勤地不懒”,天下没有白流的汗,没有白下的力。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三人也都刻苦努力,在九十年代初接二连三通过考学跳出了“龙门”,工作后也都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2003年我们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可母亲还是闲不住,在她楼前的空地上开发了一块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我说菜多的都吃不了啦,母亲骄傲地说,吃不了我都送给楼上楼下的邻居了。为此,她的人缘也特别好。因为终年辛勤劳动,母亲的身体一直非常好,偶尔感冒也从不输液,吃个脑清片就好了,也从没有耽误过生产劳作。去年春节,母亲非常自豪地对我说,多亏了老天爷给了我一副好身板,让我干活从没有感觉到累。看着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我转过身去,泪如雨下,无以为报!

  养儿方知父母恩。我后来有了自己的女儿,为了养成她爱读书的习惯,我家的电视机极少打开,我和妻子都陪着她读书。直到有一次发现电视机无法打开,找来了修理工。修理工查看后,好奇的问电视机多长时间没有打开了?我妻子想了想说,大概一年半多了。修理工说,由于经常不看,电视机都放坏了,还是换一台吧。说完扬长而去,只剩下我和妻子面面相觑。为了让孩子有爱心,我们从小就带她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捐献衣物,为失学儿童、白血病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我相信这些爱心行动一定会在女儿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大后开出美丽的花来。

  去年,女儿考上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报考志愿时,我和妻子提醒她学医非常辛苦,至少要奋斗十年。谁知女儿却说,还有比学习更轻松更好的工作吗?大一上半学期,女儿取得了全级第五名的成绩,更令我和妻子惊奇的是她竟然还有时间阅读了二十三本课外书,看来学医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紧张。不但如此,女儿还利用奖学金给我们买了书,并且规定时间看完,不得已,我们只好苦笑着放下手机,每天老老实实读书,以备检查。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以上就是我们家的故事,我们的家风传承:锯响就有末的执着,人勤地不懒的自律,还有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