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经济开发区:“民政+”让困难群众应助尽助

2018-05-04 15:18:00 来源:德州日报 作者:

  “通过你们的帮助,俺家已经能得到4种救助。这不,又要提高救助标准了,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日前,运河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到辖区救助对象路建德家中开展走访,当被告知城市低保补助标准将再次提高时,路建德高兴不已。

  今年47岁的路建德,家住天衢西社区,幼时因遭遇触电事故导致肢体一级残疾,一家4口全靠妻子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运河经济开发区“民政+”工作机制的实施,社会事务管理局让路建德一家尽享救助政策。通过救助,路建德一家生活得以保障、质量得以提高:全家每月可获1580元的城市低保金;路建德个人可获160元的低保重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17年他的女儿考上河北经贸大学,也获得了5000元的慈善救助。

  同路建德一样,通过“民政+”工作机制,运河经济开发区还有1000余名特殊群体获得了多个领域的高额度保障。社会救助门类众多,涉及民政、卫计、残联等部门。居民申请救助要到多个部门审批,不仅程序繁琐,而且经常因不了解政策导致应该享受的无法享受。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以民政为基本保障,将卫计、残联等多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共联共享,了解一户情况就可做到惠民政策一次性告知、一个流程办理,把职能整合变为资源高度融合,形成“民政+”全新工作格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居民只要到一个部门就能够了解到申请哪种救助最合理、额度最高,做到应助尽助,享受最高额度。“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础性制度,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让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更多领域、更大额度的救助标准,同时确保这项制度有人管、管得起、管得好。 ”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光臣说。“民政+”机制的出台,不仅最大程度帮助了困难群众,兜住了救助底线,还避免了重复上报、重复救助的事情发生。南陈庄的刘林春夫妇都没有工作,唯一的儿子也患病去世。根据他家的情况,运河经济开发区给予他们每人每月500元特殊扶助金,家庭每月400元低保金,根据相关扶助关怀政策,给予了6000元的一次性抚慰金。“这些补助金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更让我们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每当提及该区的“民政+”工作机制,刘林春总是热泪盈眶。

  “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能否及时准确送达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中。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真正实现全面惠民的工作目标。”运河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孙光明说。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