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三条主线”谱就德州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04-28 11:11:37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德州报道

  4月2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发布会,德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就德州市“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工作方面介绍情况。

  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大对陵城区、宁津县国家良种繁育基地扶持力度,提高优质良种供应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农业灌溉体系现代化改造,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50亿斤左右,积极打造“厚德粮仓”品牌。做大做强现代畜牧养殖业,提高畜牧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培育畜禽种业育繁推基地。到202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60万吨。

  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思路,加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服务集中,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落实省“百园千镇万村”创建要求,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推进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培育一批农产品综合加工园区,打造一批畜禽水产深加工园区。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聚焦产业链断链、短链短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链、补链、强链,向上下游延伸,在供应链上聚力培植、引进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全面提升终端产品品牌价值,增强优势优质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加快从农产品供应基地向优质食品供应基地转型。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育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装备科技化水平,支持农业工厂化创新探索,探索大数据在驱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发展智慧农业。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与中科院试验站、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推进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农业装备科技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山东德州(乐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谋划实施一批以京津冀(德州)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协同发展示范区【主要建设“一区十基地”;一区:建设面积5000-10000亩、辐射带动200万-300万亩的京津冀(德州)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协同发展示范区。十基地: 1.国家级京津冀粮食安全战略应急储备供应基地。2.国家级京津冀重要畜产品肉食安全战略应急储备供应基地。3.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集中转化基地。4.京津冀农业产业发展转移承接基地。5.现代种业研发基地。6.中央厨房及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7.现代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基地。8.现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9.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基地。10.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实施一批以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级联创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开展一批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代表的重大行动;组织一批以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食品)供应基地展销洽谈会、农民丰收节为代表的重大活动。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村庄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构建以“县城中心城区—镇街驻地—拟长久保留特色产业中心村”为格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以实际条件和需求为导向,实施“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一体建设管护,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引导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态宜居工程,制定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强力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打造美丽庭院,建设美丽乡村。

  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变化,清华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

  不断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配套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深入探索“党建+网格化+互联网平台”的乡村治理模式,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推动政务服务更多下沉到乡村。

  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多措并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扎实迈向共同富裕。

  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重点依托乡镇驻地、农村社区等建设二、三产业园区,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增强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类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消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提升农村消费服务水平,加快城乡配送节点、农村末端网点等建设,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特别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给予针对性帮扶。对低收入群体和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等可能致贫的困难群众,制定实施帮扶计划。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扶贫产业规范升级,接续发挥扶贫项目资金资产效能。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确保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社会大救助长效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稳增收。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完善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育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深入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继续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形式,争创更多试点经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

  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建立健全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十四五”末全市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目前,各项重点工作开局良好,正在有序推进。

  在春季农业生产方面,实现开局良好。据当前苗情调查,全市810万亩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穗期,一二类苗占全市面积的95.14%。各地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因地因苗制宜,开展农技服务,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控,科学运筹肥水,确保各项关键措施落到实处。目前,麦田墒情适宜,小麦总体长势良好,群体适中,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融合化工作方面,实现全面推进。把融合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积极探索乡村产业聚合、人才汇合、文明化合、生态和谐、社会以及城乡要素、服务、人口等全面融合的实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融合化的“德州样板”。省委拟定于5月中旬在德州市召开全省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理论研讨会。目前,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的意见》,各相关部门正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有序筹备会议。

  成功举办“德州味”品牌发布会。4月10日-11日,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展销洽谈暨“德州味”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德州市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正式发布,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涛宣布“德州味”品牌融媒体宣传平台和品牌运营中心正式启用。山东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等113家企业、上千种农产品到会参展。90余家京津冀、台湾、澳门地区的知名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出席活动,经过2天面对面精准对接,现场签约项目13个,金额3.6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34个,金额0.51亿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代表90余人出席活动,通过现场直播、新闻客户端等方式,广泛宣传报道活动实况、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以及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目前,德州已培育出“德州味”整体区域公用品牌和乐膳好食、临邑尚品、智选陵城等多个子品牌,建立了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这次活动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德州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也标志着德州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崭新时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