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1 >融合创新

庆云——聚力五大振兴 成就富美乡村

2021

/ 05/08
来源:

德州新闻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温室大棚内,高品质的小西红柿生长旺盛。记者郭庆萍摄

柴家村草莓大棚喜获丰收

水泥路干净整洁、立体墙绘栩栩如生,走进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乡村美景扑面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创办合作社,种植果蔬、建采摘园,并被纳入庆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中,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庆云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做活城乡融合文章。

“我们出台了乡村振兴5年规划、3年行动计划,梳理细化58项重点工作,成立了5个专班牵头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发力,着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美乡村新画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党建先行,业兴人旺

时下正值严冬,而徐园子乡柴家村的草莓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绿意盎然,颗颗饱满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叶之间,惹人垂涎。“我们的草莓个大口感好,用的都是有机肥,很受欢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一斤能卖到40元,一个棚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魏德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柴家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距离城区较远,位置偏僻,缺乏产业项目,村民靠种地收益甚微。曾经营加工厂、当地有名的经商能人魏德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寻求致富路子。2017年响应上级号召,在全县率先创办了柴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全村320户村民用土地入股。除了规模种植粮食外,建草莓大棚,种果树,搞养殖,开餐厅,依靠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去年村集体盈余20多万元。“跟着好支部,一定能致富。”成了村民的共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庆云在组织振兴上率先突破,实施过硬党支部建设工程、组织体系规范工程、骨干力量培育工程、基层运行保障工程等四大工程。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数量已达259个。吸引能人回乡,培育“新农青年”队伍,农村新发展党员重点向40岁以下的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倾斜,为乡村振兴储备优秀后备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更需全面。庆云创新践行“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的“1加N”和“1拖N”理念,实施“一镇一校”工程。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等,找准校地合作的切入点,让引才与产业发展深度契合,乡镇为高校提供教学实践和成果转化基地,高校为乡镇提供顶层规划和智力支撑,实现双赢发展。

体育产业是崔口镇的特色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崔口镇与山东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山东瑞信尔特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软式教学器材的公司,相较于产品,最短缺的是营销人才,以及如何将产品推广进校园,一直困扰着企业。崔口镇党委政府得知后,主动牵线搭桥,促成瑞信尔特与山东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山东大学趣味运动会,向高校进军的瑞信尔特找到了突破口。崔口镇又趁热打铁,帮助企业引进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团体,双方在软式教学器材使用教材编写、产品校园推广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积极帮助校企合作,以高端人才的引进、研发能力的支撑,实现优势互补,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崔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逢阳说。

去年3月,庆云县成功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县9个乡镇(街道)与省内外10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庆云县还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全省首次设立了“一区两院两基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庆云经验。

产业聚集,融合发展

从滨德高速庆云出口下,沿着祥云大道,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园区智慧温室大棚里,透红娇嫩的小西红柿像葡萄一样挂满藤蔓。“我们的蔬菜生长靠营养液无土栽培,全程不使用化肥,采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不仅摆脱了地域和时令限制,还杜绝了污染,产量更是可观,每平方米种植面积可产小西红柿25公斤。”该项目负责人周伟建介绍,“同样是小西红柿,我们的产品可直通京津大型超市,价格更是普通市场产品的三四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庆云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在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建园区,产业聚集,融合发展。继庆云县尚堂田园综合体晋升省级田园综合体,庆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后,2019年7月,庆云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含尚堂镇西部、东辛店镇全镇、庆云镇大部,以蔬菜和金丝小枣为主导产业,山东水发、农发、土发等大型集团入驻,总投资12.54亿元,致力建设“一心一带三区一集群”六大板块:一心,即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一带,即农业观光旅游带;三区,即加工物流区、蔬菜标准化种植区、古枣树文化旅游区;一集群,即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集群。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全省前列。”王晓东说。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尚堂省级田园综合体两大平台,培强蔬菜、小枣、中草药和优质粮食等主导产业规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成。产业园现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余家。依托水发设施蔬菜、航天绿园标准化枣基地和傲农旭成、庄普园、牧原等一批规模化养殖项目建设,借助招商优惠政策优势,引进了投资5.4亿元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投资2800万元占地1300亩的百果园项目。顺利完成了严务小米、生猪和中丁优质小麦种植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级产业园梯次推进的格局。

目前,产业园内102个村已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入社农户每亩可节本200元。积极与沃森、水发、鲁望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拓展增收空间,2020年,产业园内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2.7亿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7.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此外,庆云还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升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投资6000万元组建了全省功能最全、服务最广、面积最大的县级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全县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农民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涉农单位集中办公、涉农服务一站办理,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涉农服务,探索出一条独具庆云特色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新路径。2019年7月,庆云县入选为全省首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试点县。

资源下乡,共融共美

走进严务乡关家村,街道干净整洁,休闲广场平坦宽敞;村中心新修了一处氧化塘,配套建起了凉亭、休闲步道,成了村民遛弯儿的好去处。“这氧化塘是由之前村里的废弃坑塘改造而成的,通过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村党支部书记关保来介绍,氧化塘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等开春再种上莲藕,还能为村集体增收。

乡村建设钱从哪来?从“合”处来。庆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有效集聚作用,全面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集中捆绑统筹使用,‘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提升了全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输出效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福民告诉记者,像关家村修建的氧化塘,就是整合了中央、省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专项资金,去年有50个村庄都实施了该项目。

近年来,庆云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集聚效应和撬动能力,瞄准“乡村生态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持续推动资源要素下乡,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洁净庭院、美丽庭院、三好村庄、美丽乡村创建引领带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农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

——健全规划体系,开展村庄分类整治。按照“迁村入镇、生态社区、改造提升”3个类别,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纲领。截至目前,全县20个村实现迁村入城或并入生态社区,107个村在建或建成美丽乡村。

——聚焦村庄环境卫生,连续开展了多轮次村庄清洁行动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集中攻坚战,健全了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城乡环卫运行体系,集中整治村内卫生死角、废弃杂物、“四大堆”等突出问题,村庄环境卫生验收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22%的村庄达到了省级清洁村庄标准,形成了由“美丽庭院—清洁村庄—美丽乡村”递进升华式的建设趋势。

——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自2017年以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7亿多元用于饮水安全、四好公路、污水治理、旱厕改造、危房整治等项目,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增幅投入。

乡村环境美如画,文明新风扑面来。庆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统领地位,加强设计,细化举措,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打造“1+9+N”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即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村、县直部门和社会团体组成的N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菜单,实施“点单+送单”新模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在乡村层面,做好“接地”文章,推行“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品牌创建。尚堂镇、崔口镇坚持弘扬孝德文化,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东辛店镇49个文明实践站开展义务清扫活动,带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庆云镇开通村级文明实践播报栏目《小丹说事》,用家乡“土话”推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入脑入心。“庆云好人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更是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文明实践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近5年来,庆云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9个乡镇(街道)均已高标准建成综合文化站,151个社区(村)、70个贫困村已全面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500多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级春节联欢晚会更是成了全省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如今,在庆云,乡村树新风、换新颜、展新貌,五大振兴全面推进的格局已然拉开,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人文美、服务美渐成现实,城乡共融共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王凡存马俊良吴学强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