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德州7月14日(记者 撒伟)随着德州市各中小学陆续放假,暑假模式全面开启,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游泳馆学习游泳,但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热传《男童游泳后一小时床上“溺亡”家长不得不警惕的“干性溺水”》让不少孩子家长表示后怕。“干性溺水”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预防?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谭秀岭副主任。
据介绍,如果孩子发生溺水,不可能从泳池出来时没有什么症状,“溺死在床上”的说法过于夸张。干性淹溺,主要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干性淹溺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干性淹溺。除了游泳会发生干性淹溺,像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如手术麻醉状态下或者胃镜检查中就可能出现,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医生会立即为患者插管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干性淹溺后的临床表现也会不同。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都容易发生干性淹溺。德州目前没有相关病例,这样的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不必过于恐慌。
据谭秀岭副主任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强行入水要不得,针对不肯下水的小孩,将其强行扔下水,让其克服恐惧心理,这是以往不少游泳教练惯用的教法。德城区某游泳馆的游泳教练王先生就向记者透露:“很多小孩天生胆小,特别怕水,怎么哄都不肯下水,将他们强行扔下水是迫不得已之举,但往往也很有效果,这是有些小孩学游泳最重要的一步。”但专家介绍,强行把孩子仍下水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容易产生应急反应,并且容易造成其他损害。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蔡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