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放心工程”为百姓餐桌筑牢安全防线 平原争创省级食安县侧记

2019-11-20 10:53: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郭颖如 李洪英

王洪霞(左二)调研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

袁志勇(左一)在成和督导食安县创建工作

  记者 郭颖如 通讯员 李洪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平原县于2018年初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以来,平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通过落实党政同责、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设施设备达标、智慧监管、专项整治、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创建工作,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

“食安县”创建各业态创建标准现场培训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各相关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紧盯创建任务,抓好工作落实。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统筹采取食品安全源头管控、重点部位监管、难点问题整治等措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合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在调研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时强调说。

  强化责任落实 提升履职能力

  平原县市场监管局作为省级食安县创建的牵头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监管资源,理顺工作机制,打破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通过“三学三比创三优”学习教育,凝聚人心,锻炼队伍,真正实现“三局合一,一支队伍管市场”,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同时将监管力量下沉,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892人,实现了村级协管员全覆盖、乡镇监管所全覆盖,织牢织密了监管网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方便随时检测食品药物残留情况,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加强基层执法装备及检验检测设施配备、“智慧监管”工程建设,全县14个基层监管所办公及业务用房功能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十个一”等执法装备配备到位,全部达标。

  针对城区食品经营业户数量大,监管人员担子重的工作实际,在创建关键时期,划区分片,把城区1200多个食品经营业户分配给每名同志,每个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片区,每人负责10到12个业户的全程规范提升。

  “我局坚持责任到人,全员包干。这种全局动员、全员上阵,齐心协力打硬仗的作风,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社会效应。”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主任科员张勇介绍道。

  “我卖了10年的生猪肉了,我家的肉你就放心吃,定点屠宰专用章、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我这都是全的。”平原县鸽城市场内梁记肉铺的老板娘一边称重一边对她的顾客说。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在市场采样,然后对样品信息以及商户信息准确登记,将样品进行梳理后带到快速检测室进行检验。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设备说明及检测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商品,我们第一时间要求其下架停止销售。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公布在市场大门口的电子屏上,让附近的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健康。”负责管理快检室日常工作的鸽城农贸市场经理杨红霞说。

  强化宣传引领 促进食安共创共享

  “食品 安全共同监督, 健康和谐人人受益”,“营造食品安全大环境,呵护幸福健康小 家庭”,漫步在平原县的街头巷尾,从超市到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从酒店餐厅到路边饭馆,随处可见这样生动朴实接地气的宣传标语。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会

  乘省级食安县创建之势,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赶集市、下田间、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设置户外宣传牌、道旗、展板,发放创建宣传资料,印发了《致全县人民的公开信》10万余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新媒体宣传,通过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收到有效答卷4万余份,让全民关注食品安全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食安平原”餐饮协会,吸纳全县32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开展餐饮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厨艺大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规范行业行为,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能力。”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宣办主任李洪英说。

  “这里的东西新鲜、便宜,主要是经常有人员来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贴在门口,我买着也放心。”正在平原县北苑小区超市里挑选蔬菜的李阿姨说。

  李阿姨嘴里说的这个检查人员,就是正在北苑小区超市里选取样品的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鸽城监管所执法人员。北苑小区的超市只是被抽检业户的其中一个。像这样的监督抽检活动,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

  深化部门联动 打造无缝监管链条

  为了让全县人民吃上放心食品,平原县食安办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风险研判、信息共享、打击违法犯罪等环节无缝衔接,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合力维护食品安全。

恩城啤酒节食品快检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突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立了生猪、奶牛、肉牛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机制;强化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管、规范餐厨废弃物收集及运输管理。健全了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监管体系。

  对城区4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变露天粗放式经营为场内集约化经营,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各个市场,守好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关口;出台了《平原县加快食品小作坊集中产业园区和特色食品专业加工村建设实施方案》,打造豆制品加工产业“孵化器”,促进了食品产业提档升级。

  重点环节全覆盖 重点区域无死角

  “现在孩子在学校吃饭,我们做家长的,既放心又觉得很省事,不用在家里费劲脑筋的琢磨给孩子做啥了。”平原县第一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原来,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城区寄宿制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等26所学校设立了快检室,建立集中用餐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推行大宗食品集中采购制度。对全县24家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了全面规范,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全员包片中创建业务指导及宣传

  同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宣传培训、科学划行分区、严格“六项规范”,各乡镇真盯实靠,落地推进13个乡镇农村大集整顿提升,同时聚焦农村市场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打造了群众放心、安全规范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

  据统计,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抽检样本1950份,检测样本量为4份/千人;2019年计划抽检样本2820,检测样本量达6份/千人,均超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规定的3份/千人标准。

  监管模式求创新 为民务实见真章

  现在,吃饭先“看脸”,在平原县已经成为就餐时尚!如果在微信小程序“食安笑脸地图”里看到这个餐馆标注这绿色的大笑脸,就说明该餐馆食品安全等级优秀,可以优先选择,这是平原县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一个成果。

规范平原县医院餐厅档案资料

  智慧监管让消费者成为监管者。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了覆盖500余家生产、餐饮及流通单位的“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高风险品种、重点企业、关键流程的远程信息化监管。其中开发的微信端“食安笑脸地图”小程序,实现了消费者对餐饮单位资质信息、量化分级、监管信息、健康证公示及后厨操作的实时掌握,让消费者成为监管者,实现了以多数人监管少数人,同时消费者用脚投票,充分彰显了市场化引导和约束作用以及社会共治效果,“寻找笑脸就餐”已深入人心。

  平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暨食品工厂规范化培训、网络订餐单位规范提升培训、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及经营业户培训等各类培训30余场次,有效培养和落实食品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同时,大力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共创建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3家,食品流通示范单位20家,打造餐饮示范街2条,示范餐饮单位12家,地方名吃1个,打造“三品一标”品牌19个。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鼓励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规模养殖场获得无公害认证的比率提高到70%以上。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