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集锦 标题 图文
  • 九代人守护发酵面技艺 将禹城制作推向国际

    面条,在北方人的餐桌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或清晨,或傍晚,煮一碗清汤面,撒一抹葱花,淋一缕香油,便造就了家的味道。但是,面条的制作工艺却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12月20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德州禹城市的大通手纺,见证了面条的发酵、制作工艺。[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民间糕点百年传承 感受老字号中的德州味儿

    糕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也是中国老百姓过年必备的年货。12月6日早晨,记者来到德州市夏津县益和成食品有限公司,时至年末,工厂内工人正忙碌地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糕点,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20代人守护技艺传承 宁津王家园子醋飘香百年

    王家园子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酿醋主料有乐陵金丝小枣,小米和高粱。酿出来的醋口感柔和,酸中带甜,有浓厚的枣香味。如今,王家园子枣米香醋传承数百年的菌曲发酵工艺,采用优质燕麦、小米、高粱和金丝小枣为原料,其醋汁澄清,呈现琥珀色泽,滋味醇厚,回味绵长,舒口酸爽,畅销国内外。2014年3月,王家园子醋被山东省商务局评为山东老字号,2016年3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被山东省文化厅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还获得中国清真行业最具影响力民族品牌等诸多荣誉。[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小芝麻有大文章 夏津小磨香油香飘万里

    “叮当叮叮当,小磨香油香,滴答不够味,对瓶吹喝爽……”在凌冽寒冬,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面,点上几滴香油,这是最能抚慰人心的味道。香油在制作工艺上分为压榨和磨制两种,以石磨磨制的香油为上品,因香气扑鼻、浓郁诱人而称为小磨香油,这其中最具风味的制作工艺便出自于德州市夏津县。[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两百多年技艺传承 德平细米窝头飘香至今

    “新秋米豆手工揉,井水干柴稳火收。精致玲珑形溢彩,香浓可口齿流油。”窝窝头曾经作为被人们拿来果腹充饥的干粮,如今慢慢地淡出了年轻人的饭桌,但德州市临邑县德平细米窝头的香味儿却从两百年前一直飘到了今天。 [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舌尖上的德州“非遗”之宁津保店驴肉

    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在宁津县就有着一个因驴肉而出名的地方—保店镇,2006年,宁津县的保店驴肉被评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遇见非遗】银丝千万缕——潘店空心挂面

    空心挂面是一项独特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流传于齐河县潘店镇一带,其特性为笔直中空、条细如丝、洁白如玉、入锅即熟、营养丰富,食之口感爽滑、品质天然纯正。[详细]

    2019-12-26
  • 瓦砾上的烙饼技艺 代代传承400余年

    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东畔,是连接武城、夏津、清河、故城四县两省的交通枢纽,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和商贸流通重镇,关于饮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老城镇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武城煊饼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做糕技艺代代传承 百年工艺“正青春”

    我国民间流传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寓意人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在德州禹城市,一种本地特产的传统美食———老卢家泡子糕一直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老卢家泡子糕是禹城市的特色美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泡子糕是用糯米(江米)、糖稀、食用油等制作而成。口味独特,香甜酥口,已成为禹城当地群众馈赠亲友的首选食品,更是婚宴、寿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蒸包技艺百年流芳 吃出德州味道的“中华老字号”

    在德州市德城区,一家蒸包老店与美丽的观湖城隔道相望。起源于1980年的“又一村包子”至今已历经百余年的沧桑,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其制作工艺被评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人对又一村包子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传承与创新并举 平原传统美食留住五百年老味道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说到平原县的美食特产,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签子馒头,据说这种馒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经还作为皇室美味流传至今,现如今已被列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 百年技艺传承 打造宁津的“金丝缠碗”

    在德州市宁津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大柳面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制作工艺被评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柳面在当地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亚于热干面在武汉、小面在重庆,很多人不论春夏秋冬,吃上一碗手擀的大柳面,便是极大的满足。 [详细]

    2019-12-26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