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郭超
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味道,千滋百味,有的清新甘洌,有的历久弥香。这些味道交溢互融,便有了专属的印记,有了岁月的传承。从古至今,时光并未消减分毫,德州这片厚重的土地,见证了无数老味道、老店铺的兴衰沉浮,目睹了诸多老字号的薪火相传。为充分展现这些非遗文化的魅力,大众网·德州推出舌尖上的德州“非遗”视频策划,用镜头、文字记录德州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德州的“烟火气”。
百年技艺传承 打造宁津的“金丝缠碗”
舌尖上的德州“非遗”之宁津大柳面
记者 李冉 见习记者 胡彬
在德州市宁津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大柳面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制作工艺被评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柳面在当地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亚于热干面在武汉、小面在重庆,很多人不论春夏秋冬,吃上一碗手擀的大柳面,便是极大的满足。
宁津荣记大柳面馆的“掌柜的”荣杰,13岁就从爷爷手中接过了擀面杖。 15年来,荣杰时刻记着爷爷当年所说的:“要做好一碗大柳面,面团要反复揉压,不花把子力气是擀不出好面来的。”如今,他已经将这高难的技术活玩儿成了信手拈来的技艺,一块直径约20厘米的面团,在荣杰的擀面杖下反复擀压,就成了2米多长且厚薄均匀的薄片,再叠在一起轻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条长约2尺,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疏而不乱。
荣杰将切好的面条如提纲撒网,放入热水烧开锅内形成扇面,稍加凉水,再开后一翻一滚即可捞出装碗,那“纯手工”的面条细如银丝,晶莹透亮。端起一闻,一股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在随意搭配上18味调料和3种卤子,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常。杨先生是荣记大柳面的老客户了,他告诉记者:“这面条啊劲道有力,再配上自己喜欢吃的调料,一碗下去不仅饱了肚子更解了馋。”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