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2月28日一大早,已经61岁的武城县李家户镇梁庄村贫困户吴克军就赶到了镇扶贫产业园里,查看菠菜、茴香苗的生长情况。“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我在园里种了一年的蔬菜,也尝到了甜头。”看着即将收获的蔬菜,吴克军高兴地告诉记者,入驻扶贫产业园一年来,他家年收入接近2万元,已经脱贫。
吴克军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进园以后,从小拱棚到肥料等费用全由扶贫资金解决,10余名技术员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一年来,先后种了冬瓜、菜花、菠菜、茴香等蔬菜。“以前光会种粮食,进园学了种菜的技术,等‘毕业’后我就去自己地里接着种菜。 ”吴克军说,现在大伙儿都把扶贫产业园叫做扶贫学校,再过一个多月,第一批学生就要“毕业”了,而他们交出的成绩单则是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全部脱贫。
李家户镇有20个省级贫困村,精准识别贫困户3378户、贫困人口9011人。部分贫困户存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自身能力弱等问题,“脱贫——返贫”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2015年,该镇经过多次调研、结合村民意见实施了扶贫产业园项目,整合8个贫困村两年174万元扶贫资金,又筹集53万元,建成占地260亩的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让首批85户贫困户入驻,每户分到6个小拱棚。“扶贫产业园采用的是周期制使用管理模式,根据各村贫困户数量,动员3至6户贫困户自愿结合组成互助组,自行确定入园顺序,每年一户,循环推进、梯次脱贫。”李家户镇党委书记卢远飞介绍说。像吴克军一样即将“毕业”的贫困户,就要回村用所得收益在自家地里建小拱棚、发展蔬菜产业,组内第二户再进入产业园,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脱贫模式,可以帮助8个村425户贫困户彻底脱贫。
李家户镇整合资金组建产业园进行“滚动式”扶贫的模式,为武城县的精准扶贫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解决了分散扶贫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滞后、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精准脱贫率,缩短了扶贫周期。目前,这种以蔬菜产业为突破点、以互助组为连接点、以扶贫产业园为培育基地、以镇村服务为保障的脱贫致富模式已经在武城县得到推广。(记者 王秀青 通讯员 王玉磊吴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为方便天衢工业园北部二屯村周边区域的居民出行,结合道路及线路运营状况,德州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过调研定于9月6日将16路终点站由后小屯向北延伸至御园社区。[详细]
今后德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老虎啦!9月4日,德州市动植物园引进的10只东北虎终于入园,快跟随大众网记者提前一览“百兽之王”的雄风。 [详细]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8月百城房价指数中,山东纳入统计的11个城市有10个房价在上涨。威海、烟台房价均在6000元/平米以上,日照、东营、淄博则超过5000元/平米,潍坊、德州、菏泽、聊城则在4000元/平米左右。[详细]
日前,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要求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详细]
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食品流通“双随机”专项检查活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