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公司数量达50家以上
根据《意见》规划,我市将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市场;形成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外向型经济、“三农”及民生事业的特色保险业务、产品和服务;打造保险服务品牌,优化投融资环境,积极推动保险业服务德州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让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到2020年,力争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3%,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达到2000元/人,保险公司数量达到50家以上。
2016-01-26 -
重点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意见》提出,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尤其是积极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信贷支持型保险业务的开展。据了解,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当前国家及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方式之一,能够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我市作为全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市,市政府出台了有关办法,各银行机构、保险公司要大力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包括“政保贷”)业务,共同挖掘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潜能,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6-01-26 -
扩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业保险覆盖面
今后,我市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全面提高保障水平。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率。扩大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花生、育肥猪、奶牛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范围。积极试点蔬菜大棚保险、养殖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兴农业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拓商业性农业保险,积极探索试点互助合作式农业保险新模式。
2016-01-26 -
完善商业保险建设体系
《意见》指出,我市将构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鼓励群众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开展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老年人医疗、护理、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探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等新型养老模式。
2016-01-26 -
将保险运用于社会治理
今后,我市将运用保险机制,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比如积极开展各类责任保险。认真做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范围。适时出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政策,在重金属、化工等重污染高风险行业试行强制保险。推动我市电梯责任保险业务开展,促进电梯安全管理,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业务开展,提高安责险覆盖面、渗透率。鼓励火灾责任保险、校园责任保险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开展。深入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意见》提出,我市还将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政府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运用保险机制和保险工具改进公共服务,降低公共服务运行成本,提升社会管理效率。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建设,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2016-01-26 -
加强保险行业监管
为确保保险行业健康发展,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尤其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行业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理赔难、销售误导等侵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完善保险反欺诈部门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保险与公安数据对接共享的信息平台,严厉打击保险诈骗犯罪。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