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标本兼治“蓝繁”天数翻番
——5年来德州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强化规划引领,运用法治思维,完善治理体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制定我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的首部政府规章《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增幅显著,获得省空气质量补偿资金累计数额列全省第二,境内5条省控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消除劣Ⅴ类水体,面向全市推广120万吨清洁煤。
打响五大战役,“气质”提升显著
由于地理环境等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市主要污染物绝对值依然偏高,每到秋冬季,雾霾天气就成为市民的“心肺之患”,大家迫切要求天蓝、气清。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期待,举全市之力,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治理污染,找准“病根”是关键。我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定向施策,标本兼治。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新《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市人代会专题审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报告》并通过决议,施行我市首部政府规章《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下大气力抓好散煤清洁化治理以及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等综合治理,打响了“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五大战役。2016年,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压煤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2759台10吨以下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完成率98.1%;抑尘工作迈上新台阶,完成285家建筑工地、261家物料堆场、91家商混企业规范整治;控车工作有序推进,全部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除味工作完成阶段任务,完成94家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613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增绿工作取得新进展,在中心城区新增“万亩林带”,对运河经济开发区实施生态修复,将5000余亩一般农田流转用于生态林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西部生态屏障。
2016年,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同比增加29.1%,四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7.1%、13.0%、13.0%、19.8%;获得省生态补偿资金2710万元,我市空气质量PM2.5改善幅度、省生态补偿资金数额均居全省第一。与2013年(基准年)相比,2016年我市空气4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分别改善50.7%、25.9%、25%、37.7%;“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从91天增加到182天,增幅为100%。2014年山东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以来,累计获得省补偿资金4828万元,居全省第二位。
完善“治用保”治污体系,消除劣Ⅴ类水体
我市河流众多,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南运河五大河流穿境而过。因水而兴的德州,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创新。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我市坚持规划引领,以“治”减污,以“用”增效,以“保”固本,形成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流域治污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治水新路。“治”即污染治理,实施全过程污染防治,引导和督促排污单位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用”即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努力减少废水排放;“保”即生态保护,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2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扩改”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百万吨。在全国率先整建制实现污泥全部规范化处置。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全市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实施河道截蓄导用工程,每年截蓄水3亿立方米。
在生态修复与保护方面,实施千亩湿地行动,在各县市区建设人工湿地28处,总面积达到2.8万亩。
2014年,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核查,综合得分为99分,获得海河流域7省市、全国九大流域25个省(市、自治区)39个代表城市第一的优异成绩。 2016年以来,我市围绕巩固流域治污成果,编制“水十条”实施方案,完成22个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实施42项重点工程,实现从水污染治理逐步向水生态恢复的转变。截至2016年底,我市境内5条省控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圆满完成省政府“消除劣Ⅴ类水体”任务,COD、氨氮较2011年分别下降24.5%、48.8%。
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德州
5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立足“一区四基地”战略定位,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行绿色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把德州当作山东北部、京津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硬仗。
牢固坚持生态理念。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德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明确各责任主体环境保护职责。我市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态红线,严把资源、环保、生态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印发《德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试行)》,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执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倒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限期淘汰和拆除高污染燃料设施。对455家化工企业全部落实整改措施,关停242家。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投资下降53.8%。面向全市推广120万吨清洁煤,探索出一条散煤清洁化治理的德州路径。全市121家企业开展了冬季错峰生产工作,主要涉及钢铁、化工、造纸、玻璃、水泥等高污染行业,进一步压减了污染物排放量。
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生态欠账较多等问题,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环境修复,集中实施一批景观绿化、生态湿地提升工程,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5%。(记者 杨德林 郑东岩 通讯员 李新城)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2月15日起,德州市将正式进入“党代会”时间。14日,作为大会主会场的德州市会展中心已经布置完毕,有关工作人员也已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详细]
为进一步加强市区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城市客运市场秩序,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自2月份起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四轮低速电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 [详细]
2月13日德州启动黄色预警后,空气质量无明显改善,根据环保部全国空气质量形式预报,结合德州市周边空气质量情况,决定从2月14日13时起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提升为橙色预警,并同步落实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减排措施。[详细]
德州高铁东站停车问题备受市民关注,年前,高铁东站出租车停车场进行硬化改造,地下停车场进行消防整改,如今改造情况如何?日前,记者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获悉,历经一个多月的改造升级,高铁德州东站出租车停车场即将投入使用。[详细]
情人节向来是全市各婚姻登记处的“领证”高峰日,今天虽然是工作日,赶来婚姻登记处领证的新人却一点儿也不少。截至下午17点,仅德城区就有147对新人领取结婚证,和去年同期的96对相比,有所增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