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德州、济南两地号牌7座(含7座)以下的车辆都实行免费通行车辆,车辆快速通过收费站(撒伟 摄)
大桥开通后,每天有5000—6000辆车通过,预计每年仅过桥费用就为大伙儿节约了至少1800万(撒伟 摄)
每天“损失”16万 算一算齐河黄河大桥“小亏大赢”长远账
——深度解读齐河黄河大桥系列报道之免费通行篇
记者 程吉童 通讯员 崔志华 田彬
8月6日,刘波光花了点儿油钱,就把鲜奶送到了济南市槐荫区的供应点,特意跑到超市换来的零钱没派上用场——齐河黄河大桥对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等运输车辆免费通行。
刘波在齐河办了十多年牛场,一天往槐荫区跑四五趟,除了走浮桥就是走济南建邦黄河大桥,绕远不说,走浮桥晃晃荡荡也不安全,而且光过路费一天就几十块钱,十多年就是十来万。当然,像刘波这样齐河、济南来回跑的人绝不在少数。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每天在济南、齐河两地之间往返务工、经商的有10000人左右,大桥开通后,每天将有5000—6000辆车通过,预计每年仅过桥费用就为大伙儿节约至少1800万元。刘波纳闷儿了:修桥收费是自然而然的事,毕竟政府投了十多个亿,但齐河黄河大桥这是怎么了?而且凡是德州、济南两地号牌7座(含7座)以下的车辆都实行免费通行,大伙儿是方便省钱了,政府不就亏了?
8月6日,齐河黄河大桥管理处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健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将齐河黄河大桥打造成德州、济南两地群众的‘惠民桥’、‘交流桥’和‘友谊桥’。”自5月16日正式通车至7月16日,大桥共收取通行费200多万元,平均每天3万多元,如果对全部车辆都进行收费,每天最少可以增收16万元。这样一来,虽然两地的距离拉近了,但民心却远了。
此外,齐河黄河大桥不仅有“损失”,每年还“倒贴”不少。于健说,前10年,每年用于大桥养护管理方面的费用达五六百万,随着时间延长,这笔费用也将同比增长。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齐河却有免费通行的桥。短期看,齐河县政府是“亏”大了,但大桥所带来的无形资产却无法计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在宏观意义上成为生产要素流通的重要通道,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最关键的因素。而齐河作为德州唯一一个沿黄县,对岸就是山东省会济南,位于省“一圈一带”战略紧密圈和核心地带,区位优越性不言而喻。对此,齐河的领导层很清楚:要加快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将济南的辐射效应引进来,同时做好与京津冀等地的协同发展。
齐河黄河大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座桥由齐河县政府主导,前后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总投资十多个亿,全长近4000米,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并预留了轨道交通通道,是目前黄河上首座预设双线轨道交通的格构式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融合了40多项发明专利,成为齐河、德州乃至全省交通网上的重要一环。
多年以来,济南市场一半以上的蔬菜和牛羊肉来自齐河,是济南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而自从德州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后,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就成了一大目标。大桥通车后,绿通车辆免费通行,更多齐河乃至德州的农副产品将更便捷、低成本地走出家门,占据济南甚至全省更加广阔的市场,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此外,今年德州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加快建设齐河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强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的力度。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是项目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招商引资。大桥开通后,齐河重大交通设施基本成型,园区平台健步成城,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项目、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将德州济南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旅游景点串联成片,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势头更强。
可想而知,对于齐河黄河大桥,当地政府高瞻远瞩,算全局账、长远账,抛弃短期损失,谋求长期受益,对推动齐河、德州乃至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真正体现了当地政府用“小财政”换取经济发展“大产出”的胸襟与远见卓识。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8月21日,大众网记者从德州市住建局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铲除重大治安隐患,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面向全社会收集住建领域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希望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检举揭发。 [详细]
“从7月的两次江浙学习,到8月初的浙江大学学习班,一直被一股激情点燃着,被一种动力感染着,被一份永不止步、永远向前的执着鞭策着。站在浙江、江苏等改革开放的前沿,置身蒸蒸日上激情澎湃的创业现场,回望我们走过的路、思索我们当下的路、谋划我们未来的路,已经来不得半点松懈。”8月21日,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详细]
8月18日,我市举办夏季人才双选会,吸引了全市150多家重点企业、市内及周边地区20余所高校的500余名大学生参与,提供岗位1367个,达成就业意向329人次。[详细]
8月19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我市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2018年起,自 授权德城区等县市区和有关单位组建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 [详细]
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太阳能德州小镇落下帷幕,此次大赛邀请了来自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34所高校组建的19支赛队参与,大赛期间许多外国大学生吃住在德州,每天都能感受到和他们国家不同的饮食文化。来到德州后吃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在德州尝到了哪些美味的食物?有没有吃过德州扒鸡呢?……近日,大众网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赛大学生,来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德州美食的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