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贾春新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提出“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到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再到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德州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随着2020年的到来,宏伟蓝图即将变成现实。为见证德州市的巨大发展变化,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老乡看小康”特别策划,讲述出行、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环保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变化,记录德州市的小康画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冉 王观博 通讯员 庞占英 德州报道
“昔日沟渠草木荒,今朝碧水百花荡。岁月四十风雨骤,时代九州见辉煌。”7月14日,记者在德州禹城市的泺清河畔见到了年逾古稀的司兆俊,他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泺清河,不禁诗兴大发。
司兆俊,今年72岁,是德州禹城市公安局的一名退休干部。14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虽然退休多年,但是依然喜欢穿早已摘掉警号、警衔的公安警服的老人。只见他白发苍苍、腰杆挺直,戴着金丝眼镜的眼睛中依然透露出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他告诉记者,1965年入伍后,1980年调到禹城市公安局从事法制宣传工作,一干就是22年。退休后,写诗便成了他对生活的最大寄托。而陪他“长大”的泺清河便是他寻找灵感的首选之地。
“这条河以前名为‘泺北干渠’,自2013年起开始改叫做‘泺清河’。”司兆俊向记者介绍,1958年,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下,齐河、禹城人民联手在济南市泺口镇以北、黄河支流泺水附近齐河县境内,自东南向西北开河挖渠,沿着济德古运河的印迹,过齐河入禹城至徒骇河,便有了泺北干渠。
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泺北干渠的作用不断削弱,因缺乏管理,逐渐成为季节性水域。改革开放后,随着周围居民楼房群起,渠居其中、污水涌入、蚊蝇滋生,浊气熏天……百姓怨声不断。“当时整个水都是浑浊的,夏天到了,不时还会传来阵阵恶臭。”说起改造前的泺清河,司兆俊感慨颇多。
2012年春天,禹城市委、市政府顺民心合民意,总投资11.35亿元改造干渠,对全程5.4公里实施了河道疏浚清淤,筑堤切坡。并沿干渠两侧各铺设了一条直径2.3米以上排污干管,对城区污水截流经干管导入污水厂,治理达标后排放,得以彻底整治。同时,也将沿干渠两侧66米范围内建绿化景观带并铺设交通景观道路,以丰富的品种、起伏的地形、宏大的容量,提升干渠城市绿化轴心的服务功能。经过一年半的整治,泺清河“大变脸”,以惊艳的身姿回归大众视野,一幅“百水润城、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画卷,在禹城这片沃土上渐次呈现。
此外,禹城市还对沿河28个污染企业和居住环境较差的11个单位家属院及市中办南街村、路口村、店子万村进行综合改造,拆迁房屋16万平方米,新建南街、路口两个安置小区,21栋楼,总建筑面积30.44万平方米,安置2000余户,并可腾空土地约450亩。
如今,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泺清河,被改造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大型公园,河道蜿蜒,碧波荡漾,宛若江南水乡,而沿河布置的亲水平台、木栈道、景观亭、石拱桥及各种景观小品一应俱全。正如司兆俊在诗中所言:“改革开放弃旧墟,特色之路披华装。泺清河畔楼群立,古城娇兰书画章。”
7月14日傍晚,随着夜幕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这里感受“家门口”的美景,大家携伴而行,或漫步河畔、或看孩子在旁嬉戏打闹,泺清河无疑成为禹城市民夏日里最热闹、最有趣的去处。家住附近的市民李爱军告诉记者,禹城的泺清河一点也不比上海的外滩差,无论什么时候来到这里,都会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贾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