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39% 德州版“稳就业”圆满收官

2020-01-06 10:48: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徐付彪

  编者按: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的季节。党委政府工作干得怎么样?政府工作报告的许诺兑现了多少?2019年德州版“六稳”措施出台,制定了28条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情况怎么样?两会开幕在即,带着这些疑问,大众网德州频道策划推出“问绩·面对面”特别报道。记者走进企业、市民家中,细数德州取得的新成就,倾听群众新诉求。

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39% 德州版“稳就业”圆满收官

“问绩·面对面”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 徐付彪

  2020年1月,元旦假期刚刚结束,在德州的大街小巷上,低温仍旧挡不住市民上班的脚步,百姓的幸福写在脸上,幸福来自于德州版“六稳”。

  稳就业作为德州版“六稳”之首,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2019年以来,德州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总体上呈现出“稳”的良好态势,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77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807人,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9%的低位运行,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就业、失业人员培训再就业……一个个案例拼凑起德州版“稳就业”故事,也让故事愈加丰满。

  人物故事一:父亲拿着“黄金30条”宣传页让刚毕业的儿子“对号入座”

  2019年12月份中旬,在德州格瑞德集团工作的大学生苏林轩领到了一笔6000元的“意外之财”,这让苏林轩很是激动,赶紧在大学舍友的微信群里炫耀了一把。

  “咋领到的?”“除了德州,还有别的城市能领吗?”……苏林轩发现,同学们都很关心这份钱,似乎其他的城市没有类似政策,即使有,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格瑞德集团产品工程师刘鹏(左一)为员工讲解图纸。

  钱来自于“黄金30条”,苏林轩给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德州这项人才政策。只要到德州市就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重点高校本科生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市级财政每月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补贴,其他全日制高校本科生由同级财政每月给予适当生活补贴。而这仅仅是德州人才政策“黄金30条”其中之一。

  苏林轩说:“这6000元只是上半年的市级补贴,我还可以领到每月1000元的德城区大学生就业生活补贴,加起来每月2000元,一年就是24000元。”领取的流程也很简单,只需要将相关的材料交给公司,由公司帮助统一办理。

  这么好的就业政策,成了苏林轩选择回德州就业的原因之一。2018年,大学毕业一年的苏林轩准备换份工作,在德州老家,苏林轩的父亲拿着一份“黄金30条”的宣传册问他:“你符合哪一条政策?”苏林轩“对号入座”得知自己竟然可以每月额外领取2000元的生活补贴,在咨询过相关企业后,苏林轩毅然选择了回德州就业,并2019年1月份顺利入职格瑞德集团。

  在格瑞德集团,像苏林轩这样领取市、区两级生活补贴的人才还有很多。硕士生刘鹏目前在该企业担任产品工程师,仅市级生活补贴每月就达2000元。刘鹏告诉记者:“在这里就业生活有奔头儿,真金白银肉眼可见。”

  人物故事二:返乡创业变身“新农民”

  临近年关,果蔬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可忙坏了庆云县东辛店镇大成田园蔬菜基地负责人李大成。走进黄瓜大棚内,翠绿色的枝叶下掩映着一个个黄瓜,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装箱、发货……李大成坦言:痛并快乐着。

  今年44岁的李大成是德州市庆云县东辛店镇坊子村人,从2017年开始,他回村承包了116亩土地,建起12个高温棚、6个低温棚轮茬种植黄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年产40多万公斤。采摘后便装箱运往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超市,并与寿光蔬菜市场签订了长年供货合同,发展订单种植,每天外销上千公斤,年销售额近百万元。

庆云县东辛店镇大成田园蔬菜基地(资料图)。

  在北京打拼多年,当上部门经理的李大成,为何又回村当起了农民?他给出了3个答案。一是收入有保障,一个棚一季可以产1.5万公斤黄瓜,保守来算最少也能卖6万元。二是配套服务好。村里多次带他们去寿光等地考察,镇上请来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技术,还帮着找市场跑销路,从种苗到销售,全都有保障。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县乡道路四通八达,村庄环境大变样,农家书屋、健身广场一应俱全,农民生活更加有品质。

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果蔬(资料图)。

  曾在济南“漂”过多年,东锐果蔬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俊军,2010年回乡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经过4年摸爬滚打,成功创办了公司,成为当地有名的“新农民”。他介绍,经县里牵线搭桥,公司与济南果品研究所、山东大学等院所成功进行了对接,在种植基地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收购”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创业环境这么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李大成说,不仅自己结束了多年外出打工的生活,凭借蔬菜基地他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的10多个工作岗位。现在,德州的田间地头像李大成、谢俊军一样的“新农民”多起来,并逐渐成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改进管理方式,让“小土棚”变身科技棚,大家都管他们叫“棚二代”。

  如今的德州,不光城区在吸引就业人员,乡村也正在成为“新农民”的舞台。武城县、庆云县等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种植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市场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正在吸引更多“新农民”返乡创业,乡村正在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