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德州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2015-01-23 12:54: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周指奇

  大众网德州1月23日讯记者 周指奇)县域经济是支撑德州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布局县域经济,以做大农业龙头特色为基础,以做强农业品牌特色为动力,以做活农业生态特色为助推,促使德州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健康有序的“快车道”,形成龙头、品牌、生态“三驾马车”拉动德州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农业龙头企业领跑县域经济 

  近年来,德州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引领农民创市场,发挥企业在助农增收中的巨大作用。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与农业发展实际相适应、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体系。统计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77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89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新增资产投资突破180亿元,利税达到160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一批具有德州市特色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德州市各地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与龙头企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初步形成了一个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有一至二个大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龙头产业链逐渐拉长 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得到加宽和延伸,辐射和带动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乐陵市鲁西农牧集团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充分运用生态环保、循环增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成功地嫁接到第一产业中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达到了循环、生态、增产、增效的目的,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由肉牛屠宰加工衍生出了沼气生产、蘑菇养殖、蚯蚓养殖、生物制药等相关产业,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废物全部被充分利用,并且环环相扣,有效地拉长了产业链条。企业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和基地的巩固发展,为德州市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近年来,德州市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如夏津县依托发达集团、永乐食品公司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制定保护价格,小麦收购价格比其他县市区高出2—3角钱,农民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元;庆云县依托中澳农工商集团建立高标准养鸭基地83处,鸭棚1800多栋,养鸭专业户每年纯收入均达万元以上;庆云常家镇西柳行村建起了占地60亩的标准化养鸭生产基地,发展养鸭大棚64个,每户纯收入达到了1.4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增至3500元。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农业品质品牌特色护航县域经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追求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成了人们的现实需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将有力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目前德州已拥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38个,认证面积达210万亩,带动基地面积43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2个、绿色食品137个、有机产品12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为培育农产品品牌,全市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夯实了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现已发展有机蔬菜1400亩,建设30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410个、1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260个、高标准蔬菜园区209个,蔬菜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农业生态、休闲添色县域经济 

  近年来,德州市充分利用乡村、民俗、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目前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总数47个,规模以上园区13个,其中,现代农业科技园12个,农业观光采摘园16个,休闲农庄6个,农家乐13个,共接待各地游客10多万人次,总资产达4000多万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3家,全省旅游强乡镇7个,全省旅游特色村6个,全省好客人家农家乐3个。乐陵、庆云、夏津、德城、武城齐河等地依托本地区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观光农业,实现生态与效益地完美契合。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王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