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热线办的精心帮助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制度”,落实“三项措施”,坚持“四个纳入”,努力把市民热线打造成为人民群众联系党委政府最便捷的“直通车”和最信任的“连心桥”。
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服务民生”这一中心。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民生信号”,将热线办理工作作为民生承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一把手”工程。特别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热线办理作为规定动作列入县级领导必办事项之一,倡导“服务群众从一点一滴做起,方便市民从每时每刻做起”,积极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解难题。全年共受理市民热线16477件,按期回复率、合理诉求满意率均为100%;无督办件,退回重办数量全市最少,办理指标均居各县市区首位。
完善“两个制度”:一是督查督办制度。即:现场督办。对责任不明的问题,由县政府分管同志召集相关部门,现场查看归口办理。全年现场督办59次,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跟踪督办。对群众较为急迫的问题,实行定时督办。2014年6月,群众普遍反映灌溉难题,为此我们每天调度引黄流量、机井维修等情况,及时满足了群众引水需求。挂账督办。对处理时间较长、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定期督查,确保落实。二是考核通报制度。调整热线办理在全县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将考核分值翻倍增加至25分。对热线办理情况实行周排名、月通报,并在“齐河新闻”、“齐河报”等媒体公开通报,办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落实“三项措施”:一是壮大办理队伍。县级层面,通过公开招考,为热线办新增5名工作人员;乡镇、部门层面,明确了部门、乡镇、管区、村(社区)的主体责任和具体负责人,承办力量显著增强。二是规范办理标准。进一步完善热线承办标准,重点抓好“六个环节”,即:“首接负责→限时办结→务实办理→耐心回访→规范答复→签字报批”。严格落实“三个绝不”回访要求,即:“绝不允许高声说话、绝不允许偏听偏信、绝不允许直接说不”,做到言之有规、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取信于民。三是加强沟通交流。结合“135”大走访活动,积极与困难户、老上访户结对子,用亲情和热情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效保持了社会稳定。2014年,我县信访量同比下降37%。
坚持“四个纳入”:一是纳入政府日常工作要点。建立了民情信息报送机制,每两天汇总了解热线受理情况,确保“民声”畅通。对热线反映的难处理、易反复的问题,由相关县领导进行签批督办。2014年,共签批督办“民情信息”64件,投资190万元的第四小学道路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纳入重大决策征询程序。将市民热线作为县政府决策的信息源,认真听取热线反馈的民意诉求,使每个决策都落在群众心坎上。我们结合热线办提报情况,成立了公用事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群众关心的“水、暖、气”问题,相关投诉事项明显减少;完善实施了2014年民生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2.3亿元,增长11%。三是纳入重大会议研究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集中的问题,定期召开县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确定解决方案。2014年,共汇总28项议题提交会议并全部解决。四是纳入调研工作重点课题。充分采纳群众意见建议,由热线办先行调研,提交县政府统一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村村通公路、危桥维修等问题一直较多,通过论证,我们投资1.7亿元,铺设道路288.9公里,重建、维修危桥(涵、闸)138座,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做法,切实把这项为民、利民、惠民的实事办好,为推进幸福德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