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新闻

着力打造大数据时代服务民生新平台 市公安局

2015-01-04 20:37:00 作者: 来源:德州大众网
2014年,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始终将12345市民热线作为密切警民关系的亲情线、连心线,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建设,积极推动热线工作与民生警务平台融合贯通,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办理机制、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让民生诉求落地有声、落地有责、落地有效,促进公安整体工作提档升级。目前共承办各类诉求事项1848件,合理诉求满意率98%以上,按时办结率100%。
        2014年,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始终将12345市民热线作为密切警民关系的亲情线、连心线,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建设,积极推动热线工作与民生警务平台融合贯通,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办理机制、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让民生诉求落地有声、落地有责、落地有效,促进公安整体工作提档升级。目前共承办各类诉求事项1848件,合理诉求满意率98%以上,按时办结率100%

      一、坚持“三个到位”,强化内部整合,助推热线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思想重视到位。局党委高度重视热线办理工作,把热线作为听民声、解民忧、转作风、提效能的重要载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热线办理工作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改进工作规范和办理制度。二是资源整合到位。与民生警务平台相融合,将市民热线承办事项全部录入平台统一流转办理,充分发挥平台“一网受理、一站办结、一口回复、一线回访、统一考核、统一研判”的功能优势,实现诉求事项统一接收、分类整理、快速流转、全程监督的闭环式高效运转。三是措施落实到位。健全完善诉求日常办理、回访整改、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规范热线事项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大大提升热线办理规范化水平。据统计,2014年热线事项平均办结时间较去年缩短了1.5天,办结时效提高了17%

      二、健全“三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升热线工作群众满意度

      一是快速高效“全推送”。根据诉求事项内容、类别,确定办理单位,直接推送至基层科所队,第一时间办理,减少中间环节;同时,严格承办时效,设置承办时限和临界超期提示功能,加快办理速度。二是多发诉求“全联动”。建立重点诉求督办、会商研判、联席核查等机制,对重要诉求和涉及民警违法违纪诉求,启动审批和提请会商流程,落实责任、跟上督导;对涉及多警种部门民生诉求,协调相关警种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同解决民生难题。三是办理过程“全监督”。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备份,对各单位受理量、及时签收、按时办结及群众满意率等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使每个工作环节可查、可看、可考,实时了解民警服务态度、办理结果、工作效能等情况,最大限度降低“超期率”、“退办率”,确保按期“办结率”保持全市前列,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落实“三大举措”,反哺民生警务,延伸热线工作服务效能

      一是以民意指引工作。以群众反映为基础,认真对待每件服务事项,规范处理每一起案件,努力调解每一起纠纷;对不能立即解决或不属于公安职能范围内的问题,在向市民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重复来电或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专人开展调研,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力争有效解决问题。二是以研判服务决策。建立民生诉求巡查机制,定期对所有诉求事项按照渠道来源、诉求类别、事发区域等进行专题研判、综合研判,形成周分析、月专报、年度诉求分析报告,及时总结数据结论的规律特点和走向,通过预警推送相关单位,使各警种单位明确群众当前关注的重点,及时调整方向、改进工作。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预警防范、业务宣传,及时回应群众期盼。目前,共制作各类研判专刊90余期,发现影响稳定的苗头性诉求50余件,发布预警信息340余条,整治噪音扰民等社会热点问题30余个。三是以回访推动落实。以群众满意为重心,实行100%回访。对办结的群众诉求,平台自动发送短信告知群众查收办理结果,并请群众进行满意度评价。凡短信回访不满意的,二次进行人工电话回访,问清、问细、问实,进行再次办理。对二次办理仍不满意的,组织有关警种部门进行责任倒查,确保群众合理诉求满意解决。

      服务民生永无止境。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秉承“民意引领警务、警务保障民生”工作理念,把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方向,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准,进一步强化责任,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市民热线的影响力和服务效能,为平安幸福德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