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环境、新风尚、新农民,才有新农村。今年以来,禹城市坚持把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发展新文化作为有效抓手,成功开创了乡村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重实际——营造新环境
走进禹城,每一座位于公路沿线的村庄都无比整洁,仔细观察,几乎各有特点。
辛店镇大秦村村中道路已全部整修,主干道上安装了43盏太阳能路灯,路边墙上画着二十四孝图、我的“中国梦”等宣传画,“厚德园”主题公园已基本完工。今年以来,该村在环境建设方面已投入近300万元。
而市中街道南街村今年不过花了9000余元,用于路面墙面修补、垃圾池建设及路灯更换,但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大扫除,这个2048口人的大村仍然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典型。
大秦村、南街村是禹城文明乡村建设的两个典型。禹城市现有村庄、社区860个,针对各地的不同条件,该市提出“富则富办、穷则穷办、办就办好”的要求。凡是条件好的村庄和社区全部高标准打造;条件稍差的村,按照“朴素的高标准”进行建设。所谓“朴素的高标准”,就是不搞大拆大建大粉刷,但必须用心搞好“三清”,搞好保洁,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
依照这一指导思想,禹城目前已有200个村庄社区完成文明乡村建设,其余村庄的垃圾堆、柴火堆、粪堆等“三堆”清理也已完毕,7月15日前该市可实现“乡村文明行动”全覆盖。
重德育——弘扬新风尚
5月19日,莒镇乡杨集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名单公布:无微不至照顾婆婆的“好媳妇”李凤焕、捡废品攒钱为父亲买牛奶的高中生韩云娟上榜。 “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今向好人学好已成为村里的新时尚。 ”社区居民赵春浩说。
今年,禹城市不断加强“四德”工程建设力度,倡导和鼓励村庄社区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立公民道德档案,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畅树文明新风,创建文明村镇。
“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对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禹城市文明办主任李波介绍,目前,该市382个新建社区和中心村已全部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
重载体——发展新文化
连日来,市中街道夏季社区居民王明珍都带领夕阳红舞蹈队在社区广场练习广场舞。王明珍是夏季社区的名人,她组织的中老年舞蹈队曾经多次在市、镇重要场合演出。 今年以来,禹城市坚持政府主导、面向农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管好、用好乡村文化场所、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在农村社区(村)实施建设一个文体小广场、培养一名文化带头人、培养一支文化活动队伍、配备一套文化娱乐设备、打造一面文化墙、铺装一条健身路径、培育一个文化品牌项目、建立一套文化运行机制的“八个一”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社区”“庄户剧团百场演出进社区”等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服务作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重引导——培育新农民
文明农民是文明乡村的主体。禹城市建立长效机制,培育壮大高素质新农民群体,全市200个已完成验收的社区中,超过八成的社区环卫成本出现下降,越来越多的群众典型登上“四德榜”。
在夏季社区,王明珍的中老年舞蹈队今年迅速壮大,3个月就增加了70余人。如今每到傍晚,夏季社区的小广场总是摩肩接踵。据该市文化部门统计,由于相应政策和设施的完善,禹城今年各社区新增的文化团体超过60支,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更多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四德’教育,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道德水平。在环境维护方面,我们有信心在2年内让禹城群众养成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该市市委书记张安民说。
王贺 李丽峰 赵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