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轮播图片

电视剧《大刀记》杀青 导演赵浚凯:倾注最多心血

2015-01-16 10:35:00 作者:我来说说 来源:齐鲁网
经过96天的紧张拍摄,8月29日,由山东卫视传媒、海润影视、山东省宁津县政府联合制作的国内第一部反映冀鲁边区抗战的史诗巨制——电视剧《大刀记》在宁津杀青。虽然仅用了96天拍摄,但导演赵浚凯对于这部剧的品质却充满信心,“《大刀记》是我拍了这么多年抗战剧以来,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

      电视剧《大刀记》再爆片花 文学经典首搬电视荧屏 

      齐鲁网讯 经过96天的紧张拍摄,8月29日,由山东卫视传媒、海润影视、山东省宁津县政府联合制作的国内第一部反映冀鲁边区抗战的史诗巨制——电视剧《大刀记》在宁津杀青。在杀青仪式上,作为山东人,曾经导演过《亮剑》的赵浚凯导演说,“拍《大刀记》,自己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和热情,作为向家里交的答卷,希望能够得到家里的父老乡亲的认可”。

      历时仅96 剧组传承大刀精神

      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韩国强、德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单传海、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卫视总监闫爱华、海润影视总裁赵智江等出席杀青仪式,并和主创人员一起在彩泥制作的模具上留下手印,象征着大家用智慧、双手把《大刀记》第一次搬上电视荧屏,宣告电视剧《大刀记》正式杀青。在杀青仪式上,苗刀传人郭铁良还现场赠送了其祖先郭燕子当年打败日本人的苗刀复制品和苗刀刀谱。郭燕子当年拒绝向日本人传授苗刀刀法,并用三招击退了挑战的日本高手太田而传为佳话。

      电视剧《大刀记》仅用了96天就宣告杀青。在这短短的96天时间里,大刀记剧组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刀精神。扮演翠花的冯海煜为了角色需要,连续三个月只吃清水煮白菜,整整瘦了30斤;打戏占很大比例的主演谷智鑫带着腰伤完成了拍摄;老燕子李三的扮演者张立在一场打戏中脚骨骨折,一直坚持到最后;演员黑子拍摄时忘我投入,有一次木板上的钉子都扎进了他的屁股,都浑然不觉,直到他起身时木板挂在他身上才意识到,导演焦晓雨离炸点太近,吸入大量硝烟尘土,导致肺部感染,他坚持不住院,挂着吊瓶指导拍戏……

      古人用竹子书写,竹子由青烤黄,名为"杀青",后来这个词被转用为影视剧拍摄完毕。大刀记从麦苗青青时开机,到树叶泛黄时封镜,接下来将会迎来丰收的季节。而就在杀青仪式前,剧组连夜从河南赶往宁津县柴胡店,连续奋战37小时,完成了最后的拍摄工作。在杀青仪式上,山东卫视总监闫爱华继续用数据诠释着《大刀记》剧组的大刀精神:300人的剧组,前后受伤的有28人,入院治疗的5人,中暑50多人,相当于每10个人就有1个受伤,每6个人就有一个中暑……,可以说,摄制组的同志们也是大刀英雄!

      赵浚凯:倾注最多心血 向家里交答卷

      从5月22日开机到8月29日杀青,在96天的拍摄中,《大刀记》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武术专家马文国、郭铁良亲自指导、规范动作,力求每场打戏都拳拳到肉,剧的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都有据可循。枪战戏时力求真枪实弹,在质感上追求完美。为了体现乡土抗战的真实性,《大刀记》还多次将宁津特色加以展示,如哈哈腔、踩高跷、三大名吃等都以最真实的状态还原。

      虽然仅用了96天拍摄,但导演赵浚凯对于这部剧的品质却充满信心,“《大刀记》是我拍了这么多年抗战剧以来,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被称为“军旅题材掌门人”的赵浚凯曾拍出《亮剑》等众多荧屏热剧,但是他对《大刀记》却有着特殊的感情:“拍了这么多年戏,希望有一部是给自己家里人拍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前辈在那个年代是怎么对待外来侵略者的……这部剧我把它当成我向家里人交的答卷,希望能够得到父老乡亲的认可!”

      洗礼7亿人 文学经典首搬电视荧屏

      小说《大刀记》的作者郭澄清,本身就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是周恩来总理点名的四大“人民作家”之一,已经担任省厅级领导,却仍坚持住在农村的土房里。作为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唯一一部献礼长篇小说,当时小说发行400万套,连环画发行3000多万套,评书也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台连播……当年可谓“人人争读《大刀记》”。这部洗礼了7亿人的文学经典如今将首次搬上电视荧屏,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电视节上,大刀记倍受欢迎,目前,首轮二轮三轮以及地面发售已基本完成,这在目前低迷的影视市场上分外亮眼。该剧预计将在2015年1月与观众见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然)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