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最新报道

五年崛起:为历史留下记忆

2014-09-17 09:32:00 作者:马爱民 来源:
在鲁西北乃至齐鲁大地,你可能不知道兆光集团,但你一定知道董子文化街。为时代留下一条街,为历史留下记忆,这就是中国德州董子文化街。古色古香的董子文化街,是对德州灿烂历史文化的一次遥远呼应,又是以一种历史担当的精神向先贤们致敬。美轮美奂的董子文化街,是对美丽、和谐、幸福“新德州”的一次靓丽呈现,又是以一种时代担当的勇气诉说着一个城市的光荣和梦想。

      在鲁西北乃至齐鲁大地,你可能不知道兆光集团,但你一定知道董子文化街。为时代留下一条街,为历史留下记忆,这就是中国德州董子文化街。古色古香的董子文化街,是对德州灿烂历史文化的一次遥远呼应,又是以一种历史担当的精神向先贤们致敬。美轮美奂的董子文化街,是对美丽、和谐、幸福“新德州”的一次靓丽呈现,又是以一种时代担当的勇气诉说着一个城市的光荣和梦想。

      

      应运而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闻名遐迩、享誉四方的董子文化街也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兆光集团与文化产业的结缘绝非偶然。一方面,德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一代鸿儒董仲舒在此筑书台,研读儒学13载,留下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有“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就是华东重要的收藏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但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交易场所,“有市无场”是德州文化产业的真实写照。建立鲁西北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易市场,将德州文化产业资源整合起来,是兆光集团进军文化产业的初衷。

      不过,兆光集团的初衷随即被泼了一瓢冷水,很多人并不看好,还抛出了“经营文化不会成功”的观点。要知道,当时的房地产蒸蒸日上,房产企业闭着眼盖房子就能赚大钱,在这个时候,兆光集团转型文化产业,很多人认为不明智,甚至不无嘲讽。

      面对质疑,以董事长王兆连为核心的企业领导层展现了高瞻远瞩、超前一步的眼光。用王兆连的话说,董子文化街的建设可谓顺天应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2008年,国家做出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山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德州市要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德州亟需一个文化市场和交流平台。

      就这样,兆光集团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重任当仁不让地扛在了肩上。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事实上,董子文化街早在2008年开工之前,已被兆光集团谋划、孕育了三年。三年间,董事长王兆连、总经理荣振国跑遍了全国,深入考察了济南英雄山、南京夫子庙、苏州七里山塘、杭州清河坊、福州三坊七巷、北京琉璃厂、潘家园等著名文化市场,拜访了文化界、收藏界、艺术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建什么、怎么建便已成竹在胸。

      考察三年,三天决定,2008年8月,董子文化街动工;2009年9月,董子文化街横空出世,一举成为德州乃至全省名副其实的地标性建筑、文化符号!

      时间检验了真理,一切质疑烟消云散。董子文化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北的大地上。

     

      城市名片:自然和文化珠联璧合

     

      到今年的9月16日,董子文化街才整整五周年,但她已经成了德州文化产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了德州这座城市的一张崭新名片。有人说,不到董子文化街就不算来过德州,德州不光有扒鸡,还有董子文化街。

      不必罗列那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单就董子文化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看,足以彰显她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珠联璧合、水乳交融,更源自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深情向往和憧憬。

      董子园风景区以董子读书台为主景,沿沙王河水系延伸,台临水建,景随水出。人工景观全部是传统建筑,灰、白主色调体现出了古朴、简洁、大气的古典建筑风貌。走进风景区,小桥流水,花木扶疏,亭舫廊榭掩映于绿柳碧水之间,名家墨迹点缀楼台桥阁之上,气势恢宏的读书台、凝气传神的董仲舒像、庄重典雅的“三策固本”牌坊,勾勒出了一幅“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墨画。

      作为董子园风景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董子文化街依沙王河南北延伸,一期以徽派风格为主,黛瓦白墙、明格雕窗;二期唐风汉韵尽收眼底,颇具盛世气象,与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相互辉映,在沙王河的映衬下,更显得古色古香、别具韵味。董子文化街相邻处,七星美食街与之相映成趣,让游客在北方尽享江南风韵、秦淮美景。

      自然与人文辉映,传统与现代相融,艺术与商业共存,千年历史文脉与自然风光、现代商业显得如此和谐,毫无突兀之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长幼老少,都有赏不完的美景,都有走不出的画卷,都有读不尽的文化……无论是休闲旅游,还是藏品交易、文化交流,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去处……特别是那些造型别致、匠心独具的小桥引人注目,天和桥、地和桥、人和桥、沧浪桥、明道桥等,一座座、一处处,既有江南神韵,又有厚重文化底蕴……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业发曾这样评价董子文化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全省第一”。作为德州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董子文化街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和文化的渴望和向往。置身其中,你会深深爱上这片土地。

     

      文化磁场:凝聚力铸就影响力

     

      尽管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尽管一直处于提升、完善之中,董子文化街凭借其集城市名片、地标建筑、文化符号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已经在山东省及周边省市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凝聚力,吸引了全国的文化产业来此安家落户、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相继在这里举办。

      优惠的政策,优越的环境,文化磁场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几年来,润德堂美术馆、孔维克艺术世界、汉鼎画院、红博馆、昊天玉坊、萃源阁寿山石、集彦斋、华丰堂、荆溪堂等国内著名文化艺术机构纷纷在此安家落户。“董子文化街让我找到了归宿感。”荆溪堂堂主孙志军的话代表了300家商户业主的心声。董子文化街为所有商户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的巨大文化平台,不管是哪个艺术行业,不管经营什么文化项目,都能在这里扎根、发展,绽放异彩。

      同时,董子文化街还成了发展和繁荣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舞台,德州黑陶、金丝贴、刀笔画等11类、80多个本地文化艺术品汇聚于此,其中王书喜的伟人雕像绣像、王宪利的黑陶、张以新的手绘封、刘文海的书法、王永成的烟标、曹世华的名人信札、郑永华的扇子、朱国庆的古籍善本、刘欣的刻瓷、马爱民的宣传画等,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每年50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数十次的全国性文化活动,也极大了丰富了市民生活。

      本着打造旅游胜地、收藏基地、文化高地的目的,董子文化街以功能齐全的规划设计、丰富独特的文化产品、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举奠定了在京、津、鲁、冀中的地位和品牌。目前,董子文化街分六大区域,包括名人字画文房四宝区、红木家具根雕奇石区、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区、古玩与民俗艺术区、美食茶艺区和商业商务服务区。同时,还配备了5000平方米的美术馆、报告厅、书画展示厅、拍卖交易大厅以及艺术家工作室等配套设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全省第一”的评价实至名归。

      2013年6月8日,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全国红色精品展”开幕式上,董子文化街被授予“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称号,这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在全国创建的首个“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此外,“全国诚信示范市场”、“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更是当之无愧,由此奠定了董子文化街的品牌影响力!

     

      百年街区:为历史留下记忆

     

      探索兆光集团的成功秘密,探寻董子文化街的崛起密码,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掌舵人,带领着一个具有历史担当精神的团队,从始至终都向着百年文化街区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建设文化市场本就是一条漫长的路,既不能走商业地产的路子,又不能急于求成,更要有奉献精神。董子文化街能有今天,兆光集团花了多少钱,以后还要花多少钱?其实,这真不仅仅是钱的事儿。文化产业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投资,如果只为了钱,兆光集团也不会这么干。作为掌舵人,董事长王兆连从未有过“捞一把”就走的念头,而是把它当成了人生的事业、时代的使命。

      从最初设计开始,董子文化街就站在了高起点上,每平方米20元的费用就能设计出一个文化街区,而兆光集团却在此基础上每平方米增加了100元;除了数亿元建设的主体建筑,兆光集团还重金打造了配套设施,美术馆、博物馆、报告厅、工作室等一应俱全,码头、景观桥、亭台楼阁、人文雕塑、繁露广场等独具匠心,不窥园岛、名贵古木、绿茵草地等美轮美奂……

      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经营,董子文化街从未偏离设定的目标和方向—把董子文化街打造成“山东第一,全国知名”的文化高地、收藏基地、旅游胜地。这几年,为了培育“人气”,兆光集团更是付出了巨大的资金和心血,仅对商户和业主的让利和补助就高达3000万元,每年免费开放的广场、展厅、场馆等所需资金高达数百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