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三八妇女节 为德州最美女性点赞

李凌云:税徽下的美丽人生

2015-03-06 17:1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李凌云,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2月参加税收工作,2012年5月任夏津县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从事税收工作20余年来,李凌云同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务实创新,忘我工作,以优异的业绩诠释和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女税务干部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先后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省国税系统文明税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在2010年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被组织部门推选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李凌云(右一)

     

    恪尽职守,铸就税收辉煌;

    情系百姓,书写美丽人生,

    为凌云妈妈、凌云女儿点赞!

     

      李凌云,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2月参加税收工作,2012年5月任夏津县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从事税收工作20余年来,李凌云同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务实创新,忘我工作,以优异的业绩诠释和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女税务干部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先后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省国税系统文明税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在2010年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被组织部门推选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勇于创新,情系税收不辱使命

      在2005年至2012年担任夏津县城区分局局长的八年间,李凌云始终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创新征管模式,带领分局共组织税款19亿元,占全县国税总收入的80%以上。

      她踏实奋进,为提高自身素质,毅然选择了最为严格的自学考试,并顺利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最终取得硕士学位;为摸清税源,不辞辛劳带领分局骨干走遍了辖区数百家企业,冒着40度的高温,深入到蒸笼般的纺织车间,逐个环节、逐道工序了解测算。

      她大胆改革,在分局期间,积极优化税源管理模式,使分局支柱税源行业——棉纺业税负由2.31提升到3.65。管理经验全市推广,并被《中国税务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县局分管所得税工作后,着力探索所得税管理长效机制,2013年全县所得税实现222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她创新思路,2011年带领分局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学制定了“分类管理、专事专管,层级控险、权责共担”的专业化管理思路,促进了分局税源管理效能的大幅提升,当年分局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6亿元,是2005年的4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财力保障。

      

      以人为本,情系队伍铸造和谐

      李凌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文情怀带队伍、抓管理,优服务,受到系统内外广泛好评。

      她坚持狠抓国税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率先建立廉政教育基地,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一支团结进取、廉洁清正的干部队伍。分局有26名同志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3%,先后50多人次获得省市级表彰。

      她始终把同志们的冷暖挂在心上。2007年,分局干部张素环的丈夫得了肝癌,李凌云经多方打听,帮助联系到省城的肿瘤医院进行救治,并积极组织系统内外捐款三万多元送到张素环手中。

      她积极优化纳税服务,在分局期间,她先后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260多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资金6700多万元。县个体私协把锦旗送到分局,联名给县局党组写来感谢信。到县局分管纳税服务科后,她探索推行维权服务模式,依托税企协会着力优化纳税服务,推动纳税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聚财为国,情系岗位一心为公

      李凌云忠诚于事业,也忠诚于亲情,但是,当事业与亲情发生冲突时候,她却坚定地选择了事业。

      面对孩子,她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1994年,刚刚做了妈妈她,没有休完产假就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2003年,因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她狠心将9岁的孩子送往外地学校寄宿;2012年,收到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感到歉疚又自豪。她泪流满面的对儿子说“对不起,妈妈谢谢你!”

      对于母亲,她说自己不是个好女儿。1988年,因为要照顾患了慢性脑溢血的母亲,学习成绩稳居全校前五名的李凌云毅然放弃了高考。然而当2006年母亲脑干大面积出血,生命垂危时,她却强忍亲情苦痛,坚守工作岗位。只在每天下班后,才匆匆赶到母亲身边,一个整夜一个整夜地照料。直到2007年母亲病逝,她仍奋战在税负分析的工作岗位上。在母亲离去的最后时刻,她却没能守在母亲身边,时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她眼眶里总会溢满愧疚的泪水……

      她的无私忘我精神,影响和感染着分局的每一名干部职工。在她的带领下,分局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德州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感恩为民,情系百姓奉献爱心

      立足岗位,尽心尽力;面向社会,奉献爱心。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李凌云总是不遗余力的伸出援助之手。

      王菊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她3个月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父亲去世5个月后,狠心抛下幼小的她和几万元的债务远嫁他乡,王菊与70多岁的爷爷靠拣拾破烂为生。1996年9月,李凌云从县妇联了解到她的情况,决定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从那以后,李凌云坚持每月从工资里拿出300元钱,用于王菊的基本生活;每逢节假日,还要带上书本、新衣服、面粉、食用油等学习、生活用品去看望她;每年的春节,都要把王菊接到自己家里过年。王菊的爷爷高兴得逢人便说:“俺家小菊有妈啦,是县城里的一个女税官。”

      夏津县实验小学的王挺帅母亲因病去世,父亲车祸致残,年仅9岁就面临失学的困境。2005年春,李凌云得知他的情况后,当即给他送去了500元现金和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并决定资助他读到大学。曾经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春蕾少年的香赵庄镇张屯村的韩荣兰、韩荣双小姐妹俩,年幼时父母双亡,李凌云主动当起了她们的 “代理妈妈”,负担起她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如今小姐妹俩都已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韩荣兰动情地说:“这些年,如果没有凌云阿姨的关心和救助,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生活。以后我们也要像凌云阿姨那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初,她所资助的王真真在毕业工作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幸福生活。婚礼上,一对新人饱含热泪向她深深鞠躬,感谢凌云妈妈的养育之恩……了解她的人都说“凌云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她却说我只有一颗感恩的心。

      “凌云是个好人,对俺这个孤老头子真是比亲闺女还亲!”每提到李凌云,雷集镇西马庄村68岁的孤寡老人马吉臣总是赞不绝口。马吉臣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膝下无儿女。2000年3月,李凌云通过县残联了解到马吉臣的情况后,决定同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从此,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去看望老人,并帮老人担水、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老人。

      2006年6月的一个傍晚,老人突然口吐鲜血。李凌云得知后,连夜赶过去将老人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老人患得是急性胃出血,幸亏送得及时,否则有生命危险。李凌云在病床前整整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赶回单位上班,她让在家休班的丈夫赶到医院照顾老人。为了让老人尽快康复,每天她在家里做好有营养易消化的饭菜,带到医院,一勺一勺地喂老人。与老人同室的病友羡慕地说:“大爷,您老好福气,有一个这么孝顺的女儿。”听到这话老人脸上乐开了花:“是啊,俺这闺女比亲闺女还亲哩。”

      老人出院后,李凌云将他送到了街道敬老院,由她负担每月近300元的生活费和医药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老人的生日,她都要到敬老院为老人过生日。因照顾老人,她与敬老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节日都要带领分局的姐妹们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节日的礼物,并帮助老人洗衣服、理发、清理室内外卫生,使这里的十几位孤寡老人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她先后资助了3名孤寡老人,被孤寡老人称为“凌云女儿”;救助了8名孤贫儿童,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以自己的爱心温暖着她们,呵护着她们茁壮成长,被孤贫儿童称作“爱心妈妈”。

      有一种信念,叫忠诚;有一种品格,叫执着;有一种精神,叫敬业;有一种境界,叫奉献。李凌云是位平凡的女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人生理想和价值,在建设幸福德州的征途上激扬着巾帼之志,奉献着巾帼之力,彰显着巾帼之美,唱响着巾帼之歌,闪耀着生命之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