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支队长在访谈中介绍说德州市有农村人口40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9%。加之近年我市把两区同建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推动了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管理模式的新变革,部分农民搬进了楼,住进了城,这些“新一代市民”在新的环境下产生的不适应,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市公安局党委敏锐意识到,德州“社区六进”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关键在农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局党委确定了在全面推进城区“社区六进”的同时,重点推进农村“社区六进”工作的思路。工作中,全市公安机关根据农村社区辖区实际,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起,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社区警务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措施落实,打造特色亮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德州实际的“社区六进”工作新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六进”工作的推进率达到了64.1%。
“社区六进”工作离不开社区警务室这个平台,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六进”平台方面,李志勇支队长在访谈中介绍说,去年以来,德州市公安局制定完善《德州市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标准》,对警务室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警务室实现“布局设置、警力配备、外观标识、制度牌匾、设施装备、工作台帐”六统一,达到“三室一区两网”建设标准,为“社区六进”工作搭建了管理服务平台。按照“1+3”的警力配备标准,加强社区民警和辅警配备,每个社区警务室至少配备1名民警,至少配备3名以上辅警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目前,全市警务室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建设“三室一区”,设置了办公区、调解室、警民恳谈室、安全防范体验室等功能用房,实现了互联网、公安网“双网”进社区。在办公区规划建设了“社区六进”部门办公区域,治安、网安、出入境、交警、消防等部门定期到社区办公,依托社区警务室,在社区民警和辅警的配合下,开展社区宣传、服务等工作。办公区采用低台敞开式办公,进一步拉近与辖区群众的距离;调解室采用圆形、椭圆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调解桌,更加人性化,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公开、公正、公平”;警民恳谈室定期邀请群众代表到警务室,社区民警为其介绍公安工作,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和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安全防范体验室主要介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用以实物进行展示,通俗易懂,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社区民警利用“网上警务室”和博客、微博、QQ群,架起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落实警务室“开门、亮灯、有人”制度,为群众办理证件、提供咨询服务;深入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温暖困难群众,感化帮教对象;配备饮水机、爱心伞、打气筒、急救箱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尽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必要帮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社区六进”工作开展以来,社区民警调解邻里矛盾、宅基地纠纷、打架斗殴等各类矛盾纠纷1655起,召开警民恳谈会2176次,收到意见建议69个,积极协调解决“暖气不热”、“水压太低”等实际问题258个,邀请群众参观安全防范体验室3134次,参观群众达7万余人次;社区民警帮扶困难群众365人,全部建立爱心帮扶档案。
李志勇支队长在访谈中介绍说,警力不足,是制约社区警务和“社区六进”工作的一个突出“瓶颈”。为突破这个“瓶颈”,全市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省公安厅支持,在去年招录近800名民警的基础上,今年又招考了198名公务员,6个县市已确定计划招考450名事业编,预计今年警力增加人数将超过800人。警力的逐步充实,使公安机关能够更加科学的配置警力,真正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突出的优秀民警选拔到社区民警岗位上来。开展“社区六进”工作以来,全市共充实社区民警402人,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为切实加强警务室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市公安局与市规划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建设的意见》,将警务室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社区警务室在社区服务中心预留,与社区服务中心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经费保障,争取党委政府把社区警务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自 “社区六进”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用于警务室建设改造、经费保障等工作的资金达6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