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古城遗韵

老德州印象之西关桥口

2014-07-21 11:28:00 作者:李会来 来源:大众网
德州有个说法,先有西关桥口,后有德州城。且不论是否成立,桥口之名由来已久,而且在德州所有街名中唯一从来没有改过名字的街道。记得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一夜之间德州城街道纷纷改名换姓,桥口街依然如故。不知何故,是被遗忘?还是偏僻?
        德州有个说法,先有西关桥口,后有德州城。且不论是否成立,桥口之名由来已久,而且在德州所有街名中唯一从来没有改过名字的街道。记得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一夜之间德州城街道纷纷改名换姓,桥口街依然如故。不知何故,是被遗忘?还是偏僻?

      每个街名都有来由,小时侯与人争辩,说桥口街就是铁桥口的街。其实不然,老人告诉我铁桥是石德铁路修建时才建的,比津浦铁路晚了许多,而桥口的名字早就有了。于是,我茫然了,除了铁桥桥口街面上无桥可觅。后来人们在街西北角洼地掏井时得一方石碑,上刻“符桥口墩”,臆断是否存在过浮桥,栓浮桥的墩就在这里故命之。石碑斑驳剥离只勉强认出这几个字,至于年代不得而知。

      憧憬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向往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鱼肥米香藕白”的生活,苦苦追寻四十多年,耿耿于怀。然而,我依稀感觉到有过这种生活,到过这种地方,是梦是幻,困惑迷茫,不知所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噫戏!那是我童年的生活,那是我的桥口!

      夜郎自大,许有人讥讽。但,我却不以为然,童年的生活跃然脑海,美好回忆,不吐不快,聊成文字,以飨我心。

      童年的桥口在梦中,古老的运河,颓废的城墙,小桥流水,荷红苇绿,一条津浦铁路线也没能将桥口一切两半,只将街东头三户人家剥开,成了街头堡。特殊的地理将桥口溶化在唐诗宋词江南水乡的美景中。

      且不说桥口街面鳞次栉比的古老板门店,朗朗书声的小学校,悬壶济世的小医院,还有那井水不犯河水的老井,单单那街四周一个连一个的水塘,便是我们童年的天堂。打水仗,捉水鸟,在芦苇深处学唱《沙家浜》引得水鸟起飞,引吭高歌。

      放牧归来,街舍炊烟袅袅,运河里渔父放鹰捉鱼,夕阳映在河面上,岸柳轻拂,微风习习;夜间,池塘如镜,街舍倒影,明月繁星,青纱薄雾,偶尔一只受惊的水鸟掠过水面,朝月亮飞奔。

      是的。我的童年,我的桥口,美哉,壮哉,如诗入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然)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