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王亚楠
2013年,我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近日,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市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目标:每县1所省级规范化中职
《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规范化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或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建设。争取到2017年末,我市每县建成1所省级规范化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建设20个全省品牌专业,打造3至5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根据 《意见》,德城区现有的信息工程学校和二职专进行整合,建设一所年招生能力1500人的德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与高职部进行功能性分离,重点建设一所相对独立的年招生2000人的品牌学校。
2014年,德城区职教中心、宁津职专等学校争取列入省规范化项目学校建设行列,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列入高级技工学校建设行列,禹城职教中心加快建设进度; 2015年,齐河职专、德州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城职专争取步入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试点:中职技校开展 “双证互通”
2014年,在我市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开展 “双证互通”试点, 2016年,全面实现 “双证互通”,在试点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参与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覆盖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记者了解到,全市所有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合格标准的中职和技工学校,均可参加 “双证互通”试点。试点学校的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免除考前培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可作为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由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与要求组织实施,合格者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市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符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措施:中职高职都可直通本科
九年义务教育后,高中阶段教育实行了 “分流”,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而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升到高职就结束了,客观上造成继续升学机会的不对等。此次 《意见》明确,进行中、高职与省内本科院校按照学分认可模式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和支持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 “3+4”人才的联合培养 (中职学校读3年,本科院校读4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 “3+2”人才衔接培养 (高职学习3年,本科院校学习2年)试点,按照贯通培养的要求,对不同学段的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一个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除此之外,我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将开展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
改革: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
我市职业教育将在公办职业院校探索 “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集团化办学”办学模式,在民办职业院校推广“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的办学新机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2014年,由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办学联盟试点。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引导支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职业中专、德州信息工程学校、禹城职业教育中心、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等学校,联合区域内其他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组建有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的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形成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实现以强带弱,强强联合。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