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满志旺
“马上就要去单位报道了,那里有很多学长学姐,很容易适应。”6月10日,记者在山东华宇工学院采访,遇到了即将毕业离校的电气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孟祥东。据了解,该院2015届3000多名毕业生大多数已被用人单位抢先预定。
类似情形,其他民办职校也同样存在,德州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也都在今年6月前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德州市中高职毕业生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低的就业姿态,赢得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科学确定布局和规模职业院校、突出品牌专业培育、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具规模、更贴近社会需求。在德州,每年职业教育输送技能技术人才3万余人;33所中职院校开设了81个专业,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52所专业,基本覆盖了全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主要岗位和工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德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支持民办职教 多元化办学格局添教育活力
6月16日至18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赛事在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这所29年前“三个人、三间房、三千元”的民办技校,如今发展到资产近3亿,学生近万人,可承办国家级大赛的民办中等职业院校,校长魏荣庆是德州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近年来,德州市出台一系列加大扶持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让民办职教着实“火”了起来。该市各县市区通过用地优惠、减免规费、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优惠措施,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2014年,庆云县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云天职业学院项目,夏津县引进了投资2亿元的中等职业学校项目,乐陵市引进了投资31亿元的人才科研教育产业园项目。禹城、夏津、庆云、陵城等县市区实行“民办公助”方式,给民办职业学校配备部分公办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了民办职业院校良性发展。
该市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近期,德州市政府将出台《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市财政将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引导基金,开展混合所有制学校建设试点。积极引导华宇工学院、跃华学校等学校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激发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活力。
截至目前,德州共有各类民办职业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4万人,占全市职业院校的40%。“全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品牌学校”,德州占了三所。山东华宇工学院被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德州交通职业中专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见成果
让魏荣庆感到骄傲和欣慰的,不仅仅是德州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学校硬件的发展,更多的是中职生找到了更多就业和深造的机会,学校的“软实力”突飞猛进。2013年,该校开始招收“3+4”中职本科融汇贯通培养的学生,打通了中职生升学深造的天花板,中职不再是断头教育,在德州读中职越来越有吸引力。
近年来,德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德州市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明确了“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格局,以全市战略发展和产业需求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体系。
2014年,德州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 “双证互通”、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打通了中职与技校、普教与职教的横向联系。
在中高职对接“3+2”、五年一贯制基础上,该市又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中职与本科院校“3+4”、高职与本科院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这些改革,打破了中职教育的“天花板”,构建了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立交桥”。
此外,德州还将技能人才培养纳入社会创业、就业体系,制定了《德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试点工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服务。2014年5月,该市成功举办“2014鲁冀职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大型招聘会”,300多家省内外企业共提供2万个工作岗位,2000余名毕业生现场签约。
整合职教资源 构建德州特色现代职教体系
2014年,德州开始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要求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力争将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成全国同类地区一流水平的职教公共实训中心。同时,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州学院等院校以及德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建设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电气技术和制冷工程、汽车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和电子商务等实训分中心。
德州强化市级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能,指导各职业学校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一般中职校重点培育1至2个主体专业,省级规范化学校重点培育2至3个主体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学校重点培育3至4个主体专业,并形成1至2个专业集群。
同时,德州还对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德州技术学院、德州广播电视大学和3所中专学校合并,成立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保留德州市技师学院牌子。县级层面,采取“一校两牌”,将全日制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进行了整合。继续深化职教集团建设,推动中职与高职、强校与弱校、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鼓励品牌院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打造职教航母,带动全市职教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接下来,德州将依托中心城区职业院校和公共实训中心,争取更多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支持,让多个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项目长期落户德州,靠大赛打造德州的职业教育特色和品牌。还将创建区域性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平台,每年组织德州和周边城市职业院校和企业召开大型招生就业推介会、校企合作交流会,把德州打造成区域性职业技能人才聚集地和职业教育高地。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