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艺本报通讯员魏滨训
8月3日,记者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遇到粮油旅游系粮食工程专业2011届的毕业生陈伟,他利用休假期间回母校看望老师。他告诉记者:“我是大三上学期参加学院组织的校企合作面试成功后,到中储粮镇江基地品控部顶岗实习的,毕业后就提前转为正式员工了。”陈伟目前在中储粮镇江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就职。 “校企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就业机会,让我们毕业即就业。 ”像陈伟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1915人全部落实就业岗位,就业率100%。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近年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把为学生找到有尊严、有前途的就业岗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走产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学院按照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产教融合培养“双高”人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一校两牌”“双证互通”的特色优势和在我市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卓越技师培养、集团化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特色建设项目,为社会培养高素养、高技能“双高”人才。瞄准国家、省优先发展的现代产业,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太阳能光电技术、粮食工程、数控技术等9个重点专业群。深化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课程改革,2个专业获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9门,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18项。大力开展技能大赛活动,打造技能教学品牌。在全院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育互动的良好氛围,以此引领教学改革,促进内涵提升,推进名校建设,助推学生成才。近5年来,该院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93项。
校企合作“量身定制”企业所需人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和校企合作作为学院发展的两条“生命线”,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289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联合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让企业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按照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使学生的就业岗位和企业的需要零距离。开办企业冠名培训班40个,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达3000多人。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该院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选拔优秀学生为合作企业培养具有技师水平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该院还充分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示范鉴定所”的品牌优势,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区域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并实施科技服务战略,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效益。
公共实训中心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作为我市“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龙头学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立志当龙头做表率,积极推进德州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德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由中央和当地政府财政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共享、覆盖城乡、公益为主的大型实训基地。该项目规划占地 100余亩,总投资 2亿多元,包括6个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