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缘何花落德州

2015-06-16 20:54:00来源:德州日报作者:

  本报记者 董建新本报通讯员 季振国

  职业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影响着德州。

  再过3天,2015年全国中职汽修大赛将在我市举行,这是被称为“职教奥林匹克”的全国中职大赛首次来到德州。

  回顾3年的申办之路,有艰辛,而更多的是努力。正是因为我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打造职业技能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这样的盛大赛事才能花落德州。大赛执委会秘书长、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教育处处长刘杰说:“德州完全有能力举办一次成功、精彩的全国中职汽修大赛。 ”

  精诚所至众望所归

  我市连续7年代表山东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汽修大赛,每年均斩获一等奖,“德州职教”的品牌早已在全国叫响。然而,受制于场地建设不完善、硬件不齐全等问题,德州申办大赛的机遇迟迟没有来到。

  我市真正下定决心申办大赛是在2013年。当年5月,德州被确定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专程来我市考察职业教育,要求德州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积极争取承办国家和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要求,与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职教人才高地的愿景不谋而合。

  随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积极争取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常委、副市长翁啟文,副市长董绍辉先后4次带队到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协调有关事宜,2次赴天津等大赛承办地考察学习,5次接受教育部等单位实地验收考核。与我市同期竞争的有无锡、马鞍山等地市,但是,德州上下洋溢出的热情和真挚最终打动了大赛执委会和评审团,大赛得以花落德州。

  既然申办就要办好

  眼下,德州中心城区处处都能看到2015全国中职汽修大赛的海报。作为此次大赛的举办地,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大赛投入巨大。 6月10日,记者走进德州交专,硬化的路面、崭新的实操场地令人眼前一亮。该校校长魏荣庆告诉记者,为了成功举办大赛,学校对校园场地、车间进行了翻新甚至重建,学校师生全部以志愿者身份投入到大赛当中。

  “全国中职汽修大赛意义非凡,既然申办成功,就一定要举办成功。 ”5月26日,副市长董绍辉在全国中职汽修大赛动员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成功举办2015年全国中职汽修大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济合作局等坚持“一盘棋”思想,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在场地规划、资金筹措、设施建设、外事接待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如此,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大赛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宣传处、后勤保障处、安保处等八大处,责任到人,确保大赛圆满举行。

  苦练内功 职教发展求突破

  如果说全市上下的真挚和热情是大赛落户的外因,那么德州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则提供了内在动力。

  自我市被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推进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部门职责。

  在中高职对接“3+2”、5年一贯制培养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职与本科院校“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打破了中职教育的“天花板”。不仅如此,我市先后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双证互通”、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打通了中职与技校、普教与职教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成才就业提供了多重选择。

  同时,各县市区通过减免规费等优惠措施,吸引社会力量投资职业教育,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待遇试点工作也在顺利开展。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