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悍然于夜间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起进攻,并炮击宛平城。二十九军官兵在... [详细]
-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战略和策略转为用主要兵力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府则改为以政... [详细]
-
开展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3年秋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红军反击到德国本土;英美联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瓦... [详细]
-
创建发展抗日武装,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从此,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 [详细]
-
八路军挺近冀鲁边区,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重申全党必须贯彻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 [详细]
-
艰苦斗争,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
1940年3月,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决定,由“挺纵”留下的部队和陵县地方武装400多人组成鲁北支队,杨忠任司令员兼政委,龙书金任副司令员,张庆余任政... [详细]
-
展开政治军事攻势,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为统一和加强领导,适应新的对敌斗争形势,1944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决定,报经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军委批准,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 [详细]
-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同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历了八年抗战的... [详细]
-
吴匡五与匡五县
陵县自明初定名以来,延续数百年未更名。1943年,陵县更名为匡五县。更名一事,表达了陵县人民对抗日县长吴匡五的无限缅怀。吴匡五,1915年生于滨州... [详细]
-
宁死不屈的抗日铁汉——姚铁民
1939年4月,日本大佐、遵化宪兵司令赤本在遵化县城孟家院村被擒,民心大快。为寻回赤本,日本出动多架飞机,到处散传单,愿以50挺机枪为交换条件。智... [详细]
-
热血洒尽绘彩虹--记地下交通员王壮基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因种种原因没有留下姓名,成为“无名英雄”。王壮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王壮基,抗... [详细]
-
刘胡兰式的小英雄-孙洪喜
1945年6月22日,古老运河的浪涛冲撞着河床,在愤怒地咆哮,岸边的高粱、谷子低垂着头,像在沉痛哀悼……年仅16岁的夏津县柳元庄(现属郑保屯镇)民兵... [详细]
-
夏津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张仁甫
张仁甫(1914.6-1979.4),原名张本立,雷集镇张集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嫉恶如仇。 [详细]
-
夏津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韩哲一
韩哲一,回族,曾用名韩同臣,禹城县(现为市)人。1931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经组织介绍赴苏联学习,1933年在苏联参加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