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悍然于夜间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起进攻,并炮击宛平城。二十九军官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奋起抵抗。艰苦卓绝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2015-09-02
  •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战略和策略转为用主要兵力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2015-09-02
  • 开展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3年秋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红军反击到德国本土;英美联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瓦解;中、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现出胜利的曙光。

    2015-09-02
  • 创建发展抗日武装,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从此,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德州津浦路东各县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2015-09-02
  • 八路军挺近冀鲁边区,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重申全党必须贯彻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并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在六中全会上,鉴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派兵去山东”。据此,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以加强山东八路军力量,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

    2015-09-02
  • 艰苦斗争,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

    1940年3月,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决定,由“挺纵”留下的部队和陵县地方武装400多人组成鲁北支队,杨忠任司令员兼政委,龙书金任副司令员,张庆余任政治处主任。此时,边区武装仅有六支队的八团3个营,津南支队、运河支队各1个营及由“挺纵”直属队的1个连和鲁北支队共1600人,党政军干部也很缺乏,加之1940年边区春季粮荒日趋严重,抗战困难剧增。特别是“挺纵”主力转移后,日军趁机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不断增设据点,对边区实施大规模破坏,摧毁抗日基层组织,逮捕地方抗日工作人员,扩大伪军,普建维持会,推行伪化政策,妄图毁灭抗日根据地。同时,在冀鲁边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和投降派,也一齐蠢动,互相策应,掀起反共恶浪。冀鲁边区处于日伪顽的夹击和包围之中,形势非常严峻。

    2015-09-02
  • 展开政治军事攻势,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为统一和加强领导,适应新的对敌斗争形势,1944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决定,报经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军委批准,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景晓村任区党委书记,王卓如任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放任区党委宣传部长,李震任区党委社会部长,夏戎任区党委群委会书记兼青委会书记,吕洗尘任区党委工运部长,尹伯川任区党委农委会书记,刘孟任区党委妇委会书记,马巨涛任区党委秘书长。

    2015-09-02
  •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同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要求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却倒行逆施,企图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以消灭担负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伟大历史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独裁统治。因而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点。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