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视频

宫颈癌可防可治

2015-01-19 17:25: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宫颈癌病因明确,是可防可治的。高危型HPV病毒持续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由宫颈癌前病变衍变为宫颈浸润癌往往需8--10年,在这期间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发现并阻断宫颈癌的发生。联合筛查准确率接近100%。

     

     

    赵佳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健康公益讲座栏目,本期做客的嘉宾是赵佳丽医师。赵大夫,欢迎您来到大众网做客。

        赵: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荣幸能通过这档栏目和大家见面。我今天想为各位网友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分享下有关宫颈癌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哦,那请问找大夫,宫颈癌的定义是什么?

      赵: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道中最常见的癌症,在女性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引起宫颈细胞发生变性,产生无节制的克隆生长,发生癌变。我们知道,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漫长,宫颈组织从正常细胞发展为癌前病变,然后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大约需要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只要定期做宫颈癌检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就可以通过简便、经济的方式进行干预并远离宫颈癌。

      主持人:我所了解啊,在我们国家没对都会针对女性有一个健康行动,就是“两癌”筛查,这两癌分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这是不是说明宫颈癌在我国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啊?或者说发病后在临床上治疗起来有困难啊?

      赵:2008年公布全球子宫颈癌发病52.9万,死亡27.5万,其中发病率的80%和死亡率的85%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现状不容乐观。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虽然有了先进的方法治疗,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也不到30%。

      主持人:前面我们了解了宫颈癌的基本定义和在我国的发病率情况,可能很多女性朋友更关心宫颈癌的发病诱因,赵大夫能重点的介绍下吗

      赵:好的。研究已确认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几乎所有的宫颈癌标本中都可以找到HPV,使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同时宫颈癌同样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到早期发现的妇科疾病。一般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原位癌要通过8年左右的时间,对女性来讲,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定期筛查了解自身宫颈的情况。看来,普及健康教育,提升宫颈健康意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让女性远离宫颈癌的侵袭,近年报道,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因此有三年以上性生活的妇女均应进行宫颈癌筛查。

      主持人: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两癌筛查,应该说筛查对提前预防治疗宫颈癌是很大的作用呢,这个筛查的主要意义在哪呢?它的准确率高不高呢?

      赵:某些临床医生习惯仅以肉眼观察来判断宫颈有无疾病,可经肉眼辨识的宫颈浸润癌仅为少数。外表光滑的宫颈也可能在宫颈管内掩藏着病变,仅靠肉眼观察来判断有无宫颈疾病通常是困难的。

      宫颈癌病因明确,是可防可治的。高危型HPV病毒持续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由宫颈癌前病变衍变为宫颈浸润癌往往需8--10年,在这期间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发现并阻断宫颈癌的发生。联合筛查准确率接近100%。

      适宜人群: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三年以上的所有妇女。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也可提前筛查:初次性生活<16岁,多性伴,多产,患有性传播疾病,有家族遗传史,HIV/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卫生条件差/性保健知识缺乏,有宫颈病变史的。

      主持人:赵大夫,我们在临床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如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的呢?

      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液基细胞学。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还有一个问题啊,就是做宫颈癌筛查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内容呢?

      赵:禁止在月经期及急性生殖道感染期进行,筛查前48小时禁性生活,阴道放药,阴道超声,盆腔检查。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赵佳丽大夫在百忙之中来我们栏目做客,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是这样了。各位网友,下期再见!

      赵:再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